中国服装设计师品牌时代是否已经到来的话题,在服装界多次被人提及并成为争论的热点。
众所周知,西方一些著名服装品牌的创立,大都和它的创始人有关。如夏奈尔、华伦天奴、范思哲、皮尔·卡丹等,而另一部分服装的品牌,则比较泛泛,这在国内外都有,比如国内曾经流行过的天坛、绅士、红都等,则属于工业
时下,追逐名牌是一种时尚,于是,个性消费者和业内人士关注的目光,更多侧重在品牌文化和设计内涵上,于是,设计师品牌应运而生且更容易引起追捧和流传。这也是设计师愿意以自己的名字为本人设计的服装命名的原因。但再伟大的人物也有谢幕的一天,就像夏奈尔,就像范思哲,他们人已逝去,但以他们名字命名的时装仍在世界时装舞台上表演着,品牌的内涵保持下来。
在一个个性张扬的时代,是不乏设计师品牌的。但是,是否以个人命名就算是设计师品牌了呢?服装界的青年评论家傅勇认为,目前在我国称得上“设计师品牌”的时装寥寥无几,有些只停留在名称上,有的只有设计师的高级服装订做部分才够得上“设计师品牌”。他认为,最有代表性的设计品牌,只有马可的“例外”、杨紫明的“卡宾”、姚峰的“洁”和谢峰的“吉芬”。这种说法并不是没有不同意见,但确实,我国的设计师品牌还远远没有形成气候。
我们推崇设计师品牌,这是因为在我国发展设计师品牌实有必要。
从历史上看,巴黎之所以出现众多高级时装品牌,其原因是法国宫庭服装和上流社会服装的需求,同时,这种需求带动了社会的效仿。上世纪30年代,由上海南京路金鸿祥服装店创立的鴻祥旗袍,也是个人命名的品牌,不仅是宋氏三姐妹的不二选择,也代表了整个时尚女性的消费取向,以至出现了一个“鸿祥时代”。这说明,设计师品牌的出现在我国是有基础的。
尽管我国目前还是以大规模产业化生产的服装占据主要市场,比如北京的动物园和木樨园的批发市场总是那么红火,但不能否认,那里有头脑的老板总是以设计师品牌为效仿目标。在北京西单新文化街的一个小楼里,有一个正向设计师品牌发展的服装公司,主人在十几年前还是街头摆摊的小裁缝,后来,他像当年的金鸿祥站在大光明电影院一样,站在北京的繁华街头观察人们的前卫装束,连夜设计,加班制作,而他服装的售价只是品牌服装的一个零头,但是他却发了。不能否认,正是有了设计师品牌,才有了一批“跟着市场走”的人。
设计师品牌服装的好处还在于它在大众消费的基础上培育了一批精英消费群体。因为越来越多的人需要带有强烈设计风格和与众不同的服饰语言,来表达自己的审美倾向和世界观。设在亚运村“欧陆经典”3号楼一层的服装展示厅是著名服装设计师郭蓓的服装基地,她把中国传统的绣工发挥到了极至,来此订货的人基本上是一些最前卫的少女。设计师品牌这时最能表现出“为消费人群和生活状态进行定位”。人们一旦到了“品位需求”和“生活状态需求”的阶段,设计师的作用就能大大提升,从而改变我国在低层次消费层面徘徊不前的状况。
中国社会的发展正在经历从单元到多元,从大众向个人化的转变。在单元的社会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及生活需求都是单一而雷同的,但在个人化的社会里却不一样,人们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设计师品牌”正好顺应了这种需求,它是一种典型的个人化服务。
“设计师品牌”几乎伴随着名人名星的影子,这也可以从最近的奥斯卡颁奖晚会上看出,设计师创造了时装工业和电影业,流行娱乐业,甚或传媒业——这些都是个性张扬的时代典型人群的标志性产物,正因为这是代表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所以设计师品牌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
在北京樱花东街附近,有来自河南焦作的一位山村女教师开设了一家小店——“豆豆精品屋”。30岁的豆豆曾是家乡的美术教师。几年前,她自费到中央美院国画系进修,但由于家境贫寒几乎要退学,是同班的同学赞助了她的学费。毕业后,她留在北京从事服装设计和制作,创作灵感时时迸发。附近,服装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来她的小店考察时这样评价:她设计的服装没有受学院派任何束缚,很自由,她把中国的传统工艺运用得非常好,反而很欧化、很时尚,可以说别具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