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击假冒伪劣、保护消费者权益,已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针对乳制品行业中的假冒伪劣产品问题,伊利人认为需要全行业的自律,因为保证食品安全、保护消费者权益就是保护企业自身的利益。
质量检验执行国际标准
在伊利工业园区参观,人们发现,伊利在产品质量检验上执行
“我们收购牛奶,严格按照国际标准规定的杂菌含量进行检验。”伊利集团原奶事业部经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郭顺喜说 “2000年7月,我们在每天的例行质量检验中,发现有60吨鲜奶杂菌数量超过了国际标准,但符合国内部颁标准,请示郑俊怀同志。郑总的答复很简单 伊利的产品质量标准只能有一个,绝对不能有双重标准 于是,我们把60吨鲜奶全部倒掉了。”
伊利人都知道,有了质量保障企业才有生命力,宏伟目标才能实现。伊利要在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乳品行业最具有价值的上市公司,2012年销售收入突破30亿美元,进军世界乳业20强。为此,集团将投资10亿元进行新工业园区的规划建设,新工业园区即将引进国际一流的设备和技术,本着奶源基地、市场建设和工业园区同步发展的原则,参照GMP的工艺要求,使人流和物流实现更加有序,避免生产过程中的污染,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新工业园的建设将为伊利挑战世界,进入世界乳业20强打下坚实的基础。
食品安全理念融入伊利战略布局
作为一个深为民众健康和自身品牌负责的企业,伊利在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食品安全理念渗透到企业的每一层面。
前几年,国内乳品市场利乐包纯牛奶走俏,许多业内或业外投资者纷纷加入乳品业,但纯牛奶生产不像饮料,原料兑上水就能出产品,牛奶得从牛身上挤出来,没有奶源基地牛奶从何而来 一些企业投机取巧 把国外进口奶粉再加工后,还原成鲜奶。面对这种市场冲击,郑俊怀坚定地对集团管理层讲 “别的企业这么做我管不着,但伊利绝不走这条损人害己之路 伤害消费者就是伤害我们自己,伤害自己就是伤害百万农牧民,这是一个严肃的问题!”
2003年,内蒙古自治区产鲜牛奶275万吨,伊利收购了170万吨,销售额创纪录地达到65亿元。郑俊怀在回顾艰辛的2003年时不无感慨地说 “2003年,伊利给农民发放奶资20亿元,发放购奶牛贷款2亿元。伊利集团作为全国最大的乳品企业,我们一肩挑着两头——百万农民和亿万消费者的利益,哪一头都得确保!”
几年来,伊利集团先后选择北京市、上海市、天津市、黑龙江省、河北省等重点地区,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重组和合作,组建了上海爱贝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和杜尔伯特伊利乳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几十家公司,新组建的企业不仅使伊利品牌在市场份额及获得优质奶源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同时也为当地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伊利在不断扩张的同时,始终把食品安全作为第一考虑因素。郑俊怀在不同场合均表示,未来乳业的竞争主要是奶源和资本的竞争,谁拥有优质奶源和雄厚的资本,谁就获得了更强的竞争力。
目前,伊利集团已形成自己的全球专家网络,与法国农科院、新西兰乳品科研所、荷兰等著名国际乳品企业在新品开发等方面展开了广泛的合作。为满足广大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口味、包装、种类的需求,每年将销售总额的1%用于进行新品研发,而如何使产品更加健康安全并达到国际一流水准,又是所有研发人员首先考虑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