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又到甲申年

2004-03-16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1644年是农历甲申年,这一年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军攻入北京城,但不久就失败了。三百年后的1944年又是农历甲申年,郭沫若先生在这一年发表了《甲申三百年祭》,毛泽东同志把它当整风文件,要求全党高级干部认真学习。今年又逢农历甲申年,抚今追昔,真是感慨万千。关于李自成率领农民起义的事迹,史书多有记载和评论,旧
史姑且不论,就是新史也很多。诸如李洵、薛虹先生的《明清史》,傅衣凌先生的《明史新编》,南炳文先生的《明史》等对这段历史都有详细的记载和适当的评价。简而言之,其过程大至如下:明朝末年,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反抗腐朽的明王朝,这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一次农民战争,也是中国农民战争史上规模空前的大起义。经过十六七年的浴血奋战,起义军于1644年3月18日攻入北京城,建立了大顺政权,崇祯帝朱由检在宫内煤山 今景山 上吊自杀,统治了二百多年的明朝中央政权从此覆灭。4月21日至26日,李自成率起义军与降清的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及其勾结的清军在山海关附近决战,由于仓促应战,力量悬殊,起义军战败。4月29日,李自成率部离开北京向西撤退,不久连遭失败。李自成本人于次年5月被乡间地主武装杀害于湖北通山县境内的九宫山。对李自成起义失败的原因,史家多有总结,其中不乏真知灼见。除去客观原因外,主观原因大致有如下几种说法:一是起义军占领北京后没有提出明确的斗争目标,没有及时扩大全国性政权,犯下骄傲的错误;二是起义军始终是流动作战,没有很好地建设根据地;三是李自成建立的大顺政府忽视生产,全凭暴力手段追赃助饷以解决现实的军需困难。

但对李自成领导的农民起义失败的原因分析较早,总结最为深刻、影响最大的,当数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郭沫若。1944年,郭沫若为纪念李自成领导农民起义三百周年写了一篇题为《甲申三百年祭》的史论。在这一论著中,他用马列主义观点,写了起义军进入北京后,因为若干首领生活腐化,发生宗派斗争,导致起义军失败的过程,并论述了其失败的教训,指出最主要的教训是“沉沦进了过分的陶醉里去了”,没有“申禁将士,宽恤民力,以收人心” 《郭沫若全集·历史编》第四卷195页—196页 。《甲申三百年祭》1944年3月10日脱稿,从3月19日开始,重庆《新华日报》分四次连续刊载。这篇文章一发表,国民党方面立即有人出来干预,说这篇文章是“影射当局”。24日,国民党的《中央日报》专门发表社论进行攻击。不久,这篇史论传到了延安。毛泽东非常赞赏这篇文章,认为它的内容对中国共产党有着特殊意义,他指示《解放日报》全文转载,并把它作为整风学习的重要文件。1944年11月21日,毛泽东在给郭沫若的信中写道:“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

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他还说:“我虽然兢兢业业,生怕出岔子,但说不定岔子从什么地方跑来;你看到了什么缺点错误,希望随时示知。” 《毛泽东书信选集》241页 从字里行间,我们可以感觉到,毛泽东这时对胜利时易犯骄傲的错误、对干部腐化会失去人心等问题都有认真的思考。1949年3月5日,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胜利在即的时候,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了。毛泽东在报告中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如果这一步也值得骄傲,那是比较渺小的,更值得骄傲的还在后头……中国的革命是伟大的。但革命以后的路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39页 至此,著名的“两个务必”作风的规范提法形成了,并作为对全党的要求正式写入党的文件。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得益于毛泽东对历史经验的认真总结。七届二中全会结束后,党中央从西柏坡迁往北京。临行时,毛泽东同中央其他领导同志共勉:我们决不当李自成。他们说到了,也做到了。

甲申本是我国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组合,60年一个周期,并无其他意义。但由于在历史上不同的甲申年里上演过大悲剧和大喜剧,所以,甲申年也如同发生过变法的戊戌年、发生过革命的辛亥年一样有了特定的意义。从1944年到2004年,甲申又轮了一个周期。在又一个甲申年到来时,我们已进入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十五”规划的关键一年。抚今追昔,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甲申年一定能像上一个甲申年一样,成为中国人民从胜利走向胜利的伟大征途上的里程碑!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