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2日到昆明,云南民族出版社的欧燕生告诉记者,杨丽萍正好在昆明演出她自编自导自演的大型舞剧《云南映像》,欧与杨是好友,因此他拍胸脯保证向杨要票安排记者看演出。随之他来电话却向记者道歉,剧场爆满,连杨丽萍自己都没法要到票。
《云南映像》自2003年6月公演以
大胆地起舞
2002年,年届不惑的杨丽萍萌发了息演之念,准备退隐林泉。此时,某已处在经济危机中的歌舞团向她求援,希望她帮助编排一台反映云南民族特色的新节目,她答应了。
“云南是民族歌舞之乡,许多有代表性的原生态民族歌舞已濒临消失,把这些民族歌舞的精髓抢救下来,传承下去,这是我多年的心愿。因此,我决定编排这样一台节目。”杨丽萍对记者说。然而,她绝没料到,这一决定竟会给她带来无穷的烦恼。
与某歌舞团签约后,杨丽萍开始实施她的大胆设想 排演一台反映云南特色的原汁原味的歌舞,演员从民间挑选,直接由农民演出,把原生态的民间艺术保留下来,任何专业的东西都可能破坏民间艺术的质朴。为此,她亲自深入各民族的山寨,直接从民间挑选“生态”演员,此举是全国所有正规演出团体所没有的。
一年时间,她的足迹踏遍了云南各州县,共挑选了60多个农民演员。让从没接受过训练的农民上台演出,这行吗 当这些又矮又黑的“生态”演员出现在专业艺术人员面前时,马上招来一片反对声 这样的演员岂不把观众吓跑 “他们从娘肚子里就能跳舞呢。”杨丽萍说,“又不是跳芭蕾舞,跳民族舞当然要这些汲水能歌、取火能舞的天生的舞者。我要奉献给观众的是一台名副其实的云南原生态舞剧。”某歌舞团深感失望,终止了和杨丽萍的合同,撤资退出。
艰难的舞步
这对杨丽萍是个沉重的打击,投资的所有债务都转到她身上,而此时,排练正在进行中,七八十名演员的费用以及组织演出的所有经济负担全压在她身上。个性倔强的杨丽萍决心坚持下去,她把自己的积蓄全拿出来。但是,坚持是何等的不易,每月几十万元的开支,她不得不卖掉了大理的住宅。但是,经济的压力越来越大,剧团从某歌舞团宿舍搬至城郊,演员们每天排演浑身是汗,可是因为欠着房租,停水停电,一些演员开始离开。杨丽萍被逼入绝境。
排演这台剧目需要几百万元,到哪里筹这笔巨款呢 近年来,电视屏幕上全是影视明星的广告,但杨丽萍却信守自己的原则——不做广告,这使杨丽萍在演义界确立了另一种形象。可是,为了这台剧目,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原则,开始做广告。
剧目开始彩排,杨丽萍已是山穷水尽。此时,她的一个朋友借给她一笔钱,剧团这才得以维持下去。经过两年的精心准备,2003年8月8日,《云南映像》在昆明会堂首演,这台70%演员由农民承担的原汁原味的云南民族舞蹈马上产生了轰动效应,非专业演员却演出了专业演员无法演出的水平,这些来自田间地头的“生态”演员成为民族舞蹈的传承者和继承者。杨丽萍成功了。
精湛的舞姿
搞民族舞的不能不闻不看真正的民族舞蹈是怎么样的,杨丽萍说,《云南映像》的每个动作都来自民间,这都是她到各山寨去看去学来的。关在房间里绝对想不出佤族的18种鼓怎么打,不会知道花腰彝女孩一套要绣五年的绣衣什么样子。
接着,杨丽萍率团巡演全国,每到一地都引起轰动。2003年11月29日在杭州首场演出,剧场爆满,精湛的表演深深地折服了杭州观众,演出结束,观众将剧院大堂围得水泄不通,观众高呼着杨丽萍的名字,请“舞神”签名。
有专家称,《云南映像》成功地探索出一条民族文化市场化和产业化的道路,从去年8月首演到现在已演出100多场,演出完全是市场运作,民族文化资源被开发提炼成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的舞台艺术精品,这不能不说是杨丽萍的功劳。完全凭个人的力量来抢救民间艺术,不给社会增加负担,杨丽萍带了个好头。现在她的工作已引起重视,得到承认。“才演了十几场,就有八九个国家的演出商来下定单,邀请我们到国外演出。今年我们将出国演出。”杨丽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