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明媚的日子让人气爽神逸,40多岁的张学贵现在兴奋得脸都红透了,他不停地在那盆他浸透了100多个日夜的紫荆盆景前转来转去。这种他自己发明出的盆景培育方法得到了市科协的有关专家的高度表扬。对于地地道道的庄稼把式的他来说,可是一个跨越式的人生转折点。在四川省双流县大力推进“三个集中”的过程中,张学贵把
“土地租金每年有2000元左右,工资一年1万多,你一年收入不少啊。”记者帮他算了一笔账。“我老婆也在这儿上班,还能挣点钱。”他说。旁边有人揭了他的“底” “他自己还留了一亩多地,种了桂花、紫荆,一年最少也要挣两三万元。”
事实上,双流县实施的土地向业主集中,工业向园区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的三个集中,取得了成效,如今,在双流辖区内,处处都能看到张学贵式的新型双流农民,他们正巧握科技之手意气风发奔小康;处处都可以看到科技这财富的“点金指”闪耀的身姿。
土地向业主集中科技兴三农
在土地向业主集中的过程中,科技兴‘三农’充分显示出了巨大威力,培养了一大批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落户双流。
张学贵所在的三龙公司承包土地50亩,投资110万元,新建了温控、喷滴灌设施的高中档无土栽培大棚6000平方米,成为中国科协命名的科普示范园,展示了双流高科技农业的新形象。
“土地向业主集中,使十分分散的土地,能够实现以土地为基础的集约化经营,实现农业效益的最大化,有利于科学技术在农业生产中的广泛运用,加快了县域农业产业化步伐,带动了农民增收致富。”双流县县委书记冷刚在说起科技在“三个集中”的动人魅力时如数家珍。
双流县开发规模在10亩以上的业主总共达到1006家,开发土地6.81万亩,引进资金5.17亿元,吸纳本地农民2.6万人,带动农民人均增收100余元;引进、培育科技含量高、带动能力强,年产值100万元以上的土地业主47家,使土地逐步向资本足、技术强、懂经营、善管理的规模业主集中,加速了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推进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
新发展了双流生态畜禽产业协会、黄甲麻羊产业协会、太平果业协会、白沙果品协会等,全县已有农村产业技术协会61个,有会员7000多人,联系带动农户11万余户,涌现各类科技型专业户1.2万户。2003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777元,比上年增加260元。
工业向园区集中科技彰显集群效益
在九江镇,记者看到了以西澳、双羽为龙头的服装企业群落;在文星镇,记者看到了以康弘、拜尔、太极、恩威、西藏珠峰的制药企业群落;在彭镇,记者看到了以国栋为龙头的新兴建材企业群落……这些企业既包括了像国栋、太极等上市公司,还有像拜尔、雀巢等跨国公司,也有中科院等实力研究机构的相关企业。
“‘工业向园区集中’不仅促进了企业集群化发展,也孵化了一批高新科技成果,并实现了产业化。”县委书记冷刚如是说。康弘制药、远大蜀阳药业实施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计划“松龄血脉康胶囊”、“静丙球蛋白”成为公司的主导产品,年创税利4000万元以上;希望森兰变频器公司承担的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数字化森兰系列变频器”,拥有18项专利技术,已实现了产业化,并顺利通过了CE认证,得到了欧洲市场的认可,年新增产值1亿元;国栋公司的“秸杆新型板材”国家级星火计划项目的顺利实施,将建成西部最大的新型材料基地,成为全省和西部高科技环保工业的窗口和亮点;成都英格公司的国家级重点新产品、国家火炬计划项目“整体硬质合金刀具”实现了成功孵化,其产值利税以成倍的速度递增,现已新增产值3000万元,新增利税800万元。
全县现有经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26家,上缴税收2000万元以上的3家,1000万元以上的2家,200万元以上的10家,高新技术产业成为县域经济的强有力支撑,2003年全县高新技术产品实现产值49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24%。
“三个集中”加速了科技、人才资源向资本的转化
目前,在双流境内有各类科研机构30余个,其中国家级科研机构2个,国家级重点实验室3个,博士学位授予点2个,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专业技术人员2.35万人,万人拥有专业技术人员270人,是西部地区拥有两院院士等高级科研人员较多的县。
为此,该县首先是充分发挥双流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的科教优势,加快重点培养本土科技人才,造就了一支为双流建设服务的人才队伍;二是利用双流企业博士后工作站,企业技术研发机构,引进和聚集了一批掌握核心技术的科技人才,拥有资金、项目的创业人才;三是率先实行科技人员有偿服务,认真落实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参与分配的政策措施,重奖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科技人员,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四是在加速双流城市化、工业化进程中“借脑发展”,借助一批优秀人才的智慧,支持双流的发展;五是县委、县政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科技资源转化的政策措施,营造了良好的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