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呼兰县委按照黑龙江省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和哈尔滨市委“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振兴哈尔滨”的要求,率领全县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扎实奋进,开拓进取,各项工作都取得了可喜成绩。
经济发展取得新成
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全县招商引资72.2亿元,新上项目195个,已开工建设项目158个,总投入45.5亿元。
城乡面貌发生新变化。强力推进新老城区的亮化工程、绿化工程、美化工程、文化工程、硬化工程、净化工程,新老城区的开发、建设、管理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今后一个时期呼兰县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省、市党代会、全会精神,围绕“省内当龙头、全国进百强”目标,突出“中心”和“第一要务”,以“招引联、上项目”为突破口,以工业强县为核心任务,扩增一个“亮点”(即在老城区再增加一个“利民经济技术开发区”),开发“两大城区”,加强“三农”工作,推进“五化”进程(即大力推进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市场化、信息化),实现“五增”目标 即农民增收入、企业增效益、财政增实力、城市增功能、经济增后劲 ,推进党的建设和“三个文明”建设,把呼兰建成集绿色食品基地、新兴工业基地、大宗商品流转基地于一体的哈尔滨新城区。
预计2004年,呼兰县国内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地方级财政收入都要增长12%以上,社会各项事业都实现跨越式发展。为实现上述目标,呼兰县突出战略重点,努力推进“六大发展战略”的实施
——主动融入大都市战略。县委、县政府为实现“跨河发展、两岸繁荣”,将办公地点南迁到新城区。这样,市、县办公地点的距离仅4.5公里,可谓“市县同城”。鉴于此,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呼兰撤县建区的决策。撤县建区后呼兰的各类资源将大幅度升值,将给呼兰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跨河发展战略。呼兰河是呼兰人的“母亲河”,是呼兰城的一道靓丽风景线。通过历届领导班子和全县人民十几年开拓奋进,呼兰人创造了“一县两城”且发展后劲十足的奇迹,事实上已经迈出了“跨河发展”的坚实步伐。要想进一步把跨河发展的文章做大,必须走出一条“扩增一个‘亮点’,开发‘两大城区’,实现两区一体、两城联动,跨河发展、两岸繁荣”的创新发展之路。要按照两城开发产业化、资源项目产品化、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主体民营化、运行机制市场化、城乡统筹一体化、城市管理法制化、发展环境优质化等“八化”原则;按照把新城区建成“中国北药之都,食品精加基地,龙江学府名城,哈市商埠新区”,把老城区建成“历史文化名城,商埠繁荣重镇,新兴开发园区,特色旅游胜地”的发展定位,不断丰富“跨河发展、两岸繁荣”的具体内容,逐步拉动全县城乡快速发展。
——开发区牵动战略。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呼兰已经由一个农业大县发展为工业大县、实力强县,实现了经济发展“质的飞跃”。实现这一“质的飞跃”的基本经验,就是实施了开发区牵动战略。因此,呼兰县必须继续坚持开发区牵动战略,在做大做强利民开发区的同时,加快老城区新扩增的利民开发区东区的开发建设步伐,积极推进呼兰河治理开发进程,力争在呼兰河西岸再形成一个新的经济技术开发区。
——拼环境、招大商战略。县与县发展速度、发展后劲的竞争,取决于产业开发投入的多少,投入的多少取决于招商引资的成败,招商引资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营造了优良的经济发展环境。因此,能否实现快发展、大发展的本质问题就是环境问题;在招商引资的项目规模上,呼兰县的原则是不厌其大,不厌其小,不厌其杂,鼓励其富。一是要努力在招商引资层次上提档升级,力求在引进世界500强企业和利用外资上搞突破;二是要在上项目规模上提档升级,力求在引进国内500强企业和招大商、上大项目上搞突破;三是要在强县富民大项目上提档升级,力求培植一批较大的税源型企业和辐射力强、辐射面大的龙头企业。
——反弹“琵琶”拉动“三农”发展战略。要逆向思维,反弹“琵琶”,立足“三农”,跳出“三农”,用工业化、产业化、城市化来全方位、多角度拉动“三农”发展,进而逐步形成一、二、三产业互为依托、城乡互为条件、联动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虚拟经济活县战略。虚拟经济是当今世界全部经济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活跃的经济活动形式,是地区经济繁荣发达与否的重要标志。呼兰县的实体经济发展成就突出,但虚拟经济活动乏力,也可以说是呼兰发展的一个“短腿”。因此,呼兰县必须实行虚拟经济活县战略,补上“短腿”,快速前进。要引导教育全县各级干部掌握虚拟经济的概念,了解虚拟经济的发展进程和重大作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和趋势,积极创造条件,培育股票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实现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融合发展,共同促进。(作者为中共黑龙江省呼兰县县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