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澳门文化节庆:别样风景别样好

2004-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街头宣传画

澳门是以博彩业著称的城市,博彩业的兴盛带动了旅游业的发展。然而,近年来,在每年的3月和10月,当澳门国际艺术节、国际音乐节到来的时候,

浓郁的文化氛围和精彩纷呈的艺术展示悄然形成了另一股强大的力量,将世界各地的游客吸引到它的身边,从而也改变着澳门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是澳门的形象。

中西文化融汇贯通

作为一个有着百年东西文化交融历史的现代国际都市,澳门从人口构成到饮食习惯无不显示出多元文化的特点,而每年举办的澳门艺术节则恰到好处地起到了将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作用。

在3月6日开幕的第15届澳门艺术节“中西文化承传与创新”的艺术展上,摄影、美术、手工艺作品生动地反映着澳门的文化特色;穿着中式服装的西方人和西服革履的中国人谈笑风生;在西式的教堂、庙宇前,舞龙队和秧歌队翩翩起舞;中式窗艺上镶嵌着西方玻璃彩画……一个个生动的画面、一件件精美的作品,让人深刻地感受到澳门的别样风情。

澳门文化局特别计划处处长林晓白介绍说,和以往艺术节有所不同的是,这次艺术节强调“凝聚文化、魅力飞扬”的主题,在这个主题下,节目更加具有中西文化贯通的特点。比如澳门戏剧家协会推出的易卜生的经典作品《群鬼》和澳门乐团推出的《贝多芬系列音乐会》以及广州芭蕾舞团上演的芭蕾舞剧《舞姬》和《中外芭蕾精彩片断》等,无不体现着中外艺术家们共同的才华。本届艺术节上汇聚了香港、台湾、内地著名粤剧名伶的最具号召力的粤剧《李广王》,剧本改编自莎士比亚的名作《李尔王》。而许多中华传统手工艺表演如剪纸、雕刻,著名戏曲演员带来的经典剧目以及国外街头艺术家表演的舞蹈、杂技等十几个门类的节目,就以澳门的教堂、庙宇、古老的建筑为天然舞台,让不同的文化在同一时空中交相辉映,充分展现东西方文化融会贯通的魅力所在。林晓白说,为期一个月的艺术节为本地艺术家和世界各国的艺术家们搭建了宽广的舞台,他们彼此学习、交流,展示特长,甚至由此走向世界,不少优秀剧目就是在澳门被认识、被发现然后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的。

古典和现代一脉相传

来到澳门,除了高楼林立的现代景观,还能看到许多留有历史沧桑记忆的古老建筑。以妈阁庙、大三巴牌坊、玫瑰堂、邮政大楼、澳门天主教主教公署为代表的13种古建筑群已经申报了世界文化遗产,成为澳门人的骄傲。如何让古典和现代一脉相传,让古老建筑焕发出现代光芒?澳门文化局和旅游局特别在艺术节期间推出了“澳门文物之旅”,在参观历史名胜古迹的同时,还能欣赏精彩的演出。

澳门文化局职员邓少仪介绍说,上一届艺术节,他们就曾经尝试以著名的历史老宅“卢家大屋”为素材创作了独角戏《邓碧云夜访澳门金玉堂》,演出了10余场,受到了热烈欢迎。游客们坐在百年老屋的金玉堂内,与已经逝去十余年的名伶“邓碧云”共同追忆一段人世沧桑。今年,艺术节又把著名黄梅戏演员韩再芬主演的《徽州女人》请到了大三巴牌坊。原为“圣母升天教堂”主要立面的西洋建筑大三巴牌坊在月光和灯光中延伸出了青石板路,回荡着黄梅调婉转的唱腔,讲述着一个古代女性的悲剧命运,使在场的观众感觉到了和剧场演出截然不同的氛围。同样,在邮政大楼上举办的“美国高空特技表演舞团”的《炫彩迷翔》也别具风格。在中国古典音乐的伴奏下,美国特技演员在古老建筑顶上飞来飞去,惊险的场面让观众叹为观止。

在澳门艺术节期间,许多教堂中还有不同的音乐会举办,优美的合唱、交响乐回旋在教堂的尖顶之上,引得不少路人驻足。博物馆内的“古琴艺术展”展出了从北宋到上世纪初的珍贵古琴,名为“海天秋月”的古琴表演,重现着天籁之音,让博物馆也变得门庭若市。不少澳门市民说,以前匆匆经过的古迹,很少进入的博物馆,因为这些特别演出而令人有了全新的感受。

公益和市场相得益彰

不少节庆都是文化搭台、经济唱戏,致使文化活动本身淹没在了铺天盖地的广告之中,成为招商活动的傀儡。而澳门艺术节却截然不同。这里几乎看不见任何企业的冠名广告,映入眼帘的只是对即将上演的节目的大力宣传。无论是公交车身还是街头大屏幕,都在为艺术节本身造势。印刷精美的宣传品几乎是随手可得。如果想更深入了解艺术节信息,来自澳门大中院校年轻热情的“文物形象大使”会详细地为你解答各种问题;如果想参与艺术节的有关活动,遍布街头的免费专线巴士很快就能把你载到艺术节演出现场。不少以当地著名建筑为自然舞台的演出都是免费观看,就是售票演出的价格最高也不过两百多元人民币,不及内地某歌星演唱会的最低票价。正因为如此,澳门艺术节不但吸引了澳门大部分市民参与,也吸引了不少来自广州、香港、台湾甚至国外的游客。

一个全民参与的大型国际艺术节如何能够在市场经济中做到良性循环?澳门文化局局长何丽钻说,文化是一项长期投资,应该将目光放得长远,所以,澳门政府每年都从财政税收中拨出专款用于举办澳门国际艺术节和音乐节,以提升澳门的文化形象。作为承办两节的文化局,一直遵循公益和市场并存的方针。所谓公益,就是指免费的演出,目的是吸引观众关注艺术、关注文物、关注文化,从而也逐步培育澳门的文化市场。何丽钻解释说,每年也都有售票演出,比如这次艺术节引进的剧目如澳大利亚的《踢踏狗》、广州新编粤剧《李广王》等,票房非常好。这类的商业演出绝对禁止关系票,包括政府官员在内都是自掏腰包买票。经过培育的演出市场逐年看好,今年又比去年的票房有所上升,长久下去,澳门的文化市场前景乐观。

不少澳门市民在接受采访时表示说,当个澳门人非常幸福,每年都能欣赏到世界各地优秀的文艺演出。艺术节和音乐节期间的每个周末,许多家庭都会乘坐免费巴士前往名胜古迹或者风景区欣赏表演,即使是花钱买票也能够轻松承受。不少学生对走进校园的普及性演出及其相关讲座赞不绝口,而社区内和居民互动的演出则使得艺术节、音乐节更是走近了广大民众。

在百年老宅卢家大屋的演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