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
以外联促进内强
如何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为福建省新兴工业化服务和社会发展服务?近年来,福州大学在校内大讨论的基础上取得共识,开始着力对学校纵向课题和横向课题进行布局。
纵向上,该校的“十五”规划与“211工程”确定了物理化学学科、清洁化工新技术学科等5个国家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这些项目与福建省产业结构调整中的新兴产业和主干产业紧密结合。去年初,学校进行学院调整,实现学科整合,组建了数学与计算机学院等3个学院。同时,学校还组建了跨院系、跨学科的研究机构“福州大学物流研究院”,集中科研力量,直接服务于福建的支柱产业、重点产业。
横向上,福州大学于去年10月成立了校企合作委员会,以此建立起一个更为有效的紧密型的“产学研”合作模式,目前已有50多家企业加盟。一方面,学校通过与企业的强强联合,共同申请国家或省里一些重大的科技攻关项目;另一方面,通过企业出资,学校供应设备和人才的合作形式,把企业的实验室搬到学校来,降低企业产品前期的研发成本,建立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研发机制,多方位为社会服务。该委员会成立仅4个月,学校已取得企业合作开发项目153项,直接获取研发经费614万元。
以制度保证科研创新
为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福大接连出台了《福州大学科技成果转化的若干规定》、《福州大学优秀科技工作者评选条例》等一系列措施,加强科技成果的规范管理,保障学校、学院和科研人员各方利益的合理分配;同时,设立科技发展基金,每年拨出110万元用于科研奖励。新的政策激励学校科技工作者大胆迈向市场,完成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在新机制的激励下,该校重大科研成果捷报频传。中国工程院院士、福州大学教授魏可镁主持研发的无毒化肥催化剂项目,大部分已实现产业化,主要催化剂产品销量约占全国四分之一。教授王良恩与福建纺织化纤集团有限公司合作优化工艺,总节能降耗价值达1000多万元。由付贤智教授研制的臭氧光催化空气净化器,吸引了万利达集团公司前来签订合同,现已形成20万台年生产能力。目前,他们又将主攻方向放在研究可杀灭空气中非典病毒的新型催化剂等。
据统计,2003年福州大学共获各级各类科技项目506项、项目资助经费3565.2万元,项目数与项目资助经费分别比2002年增长了38%、15%;获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31项、人文社科类23项;收录于《SCI》、《EI》等国际论文检索系统的论文数量也有大幅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