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话说淮阳泥泥狗

2004-03-24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在河南淮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无论你走到哪里,都有一股古朴的民风、民俗、民情熏染着你、陶醉着你。淮阳的乡里乡亲,常将自己亲手制作的竹器、布老虎等土特产拿到市场上销售。在这些土特产中,外地游客最喜爱的是一种手工制作的民间艺术品——泥玩,当地人称之为“泥泥狗”。

“泥泥狗”是淮阳泥玩玩具的

总称,造型古朴雅致,风格浑厚自然,不饰雕凿,工艺精美。它们是用胶泥捏制而成,多以奇禽怪兽为题材,种类繁多,极富神话色彩。一般情况下,艺人先将胶泥捏制成型,然后放于锅中染上黑色,之后着以红、白、黄、粉等色,再用点线结构图案加以彩绘。这样制作出来的“泥泥狗”,通体神秘凝重,颇有古代彩陶的风韵。至今,淮阳乡间的老年人都喜欢穿一身黑衣服,这大概是古代尚黑的一种遗风吧!

泥玩为何称之为“泥泥狗”呢?据史书记载和神话传说:太昊伏羲氏是我国远古时代一个圣明的帝王,为百王之先,居三皇之首。当时狗被认为是上天派到尘世拯救生灵的保护神,后来还出现了以狗为图腾的氏族部落。《搜神记》卷十四《盘瓠篇》中说:古代高辛氏时,有狗叫“盘瓠”,好五色衣,是蛮夷族的祖先。在豫东一带也有这样的传说。伏羲的“伏”字,即人与犬合成的,由此可以推测,伏羲氏族曾把狗作为本氏族的图腾。因此,“泥泥狗”的问世也应与当时的现实生活有关。太昊陵人祖庙会是“泥泥狗”得以流传的重要因素,故“泥泥狗”亦名陵狗。

据《淮阳县志》记载,泥泥狗按其造型大小和着色的不同,可分为小泥鳖、小中板、娃娃头、大花货等四种类型。“泥泥狗”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大花货类型的“人面猴”,它具有早期人类的形象,半人半猿,面目黑瘦,周身绘有毛发。中国古代神话是伏羲、女娲兄妹抟黄土做人,而太昊陵的“人面猴”就说明了人和猿猴是一个宗族。据《拾遗记·春皇疱羲》篇中说:“疱羲(即伏羲)丝桑为瑟,灼土为埙,礼乐于是兴矣!”埙这种古代的吹奏乐器,早已不多见了。近年在西安半坡氏族遗址、平粮台古城遗址、湖北曾侯乙墓中出土的埙,都与淮阳太昊陵“泥泥狗”中的玩具埙相仿。其形似梨,大的有5孔,小的3孔,可吹奏民歌,音韵浑厚。埙是伏羲创造的,又在伏羲陵边流传,这颇耐人寻味,发人深思。

专家认为,对“泥泥狗”的渊源进行探讨,是树立中华民族在世界独树一帜的艺术地位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泥泥狗”中有一个奇特的种类,是“草帽老虎”。一只老虎头戴一顶荷叶状的草帽,半蹲半卧,形神兼备,羞涩的面目遮盖在草帽下,始终不愿显露半分。有关专家考证,“草帽老虎”实际上是古代男女婚姻的一种象征。另有“神龟负图”的香龟、意味着交配的双头兽以及玄鸟(据《诗经》说:“天命玄鸟,降而生商”)、飞燕等。玄鸟就是燕子,“泥泥狗”中的飞燕、猴头燕均为部落图腾。另外“泥泥狗”还有牛、马、鸡、羊、鸠、蛙等种类。

“泥泥狗”生产捏制季节多在春季,待次年太昊陵古庙会期间绘彩出售。淮阳的“泥泥狗”品种达500余种,有老模子代代相传。据民间老艺人说,老模子谁也不改动,改了就不是人祖爷的人和狗了。据当地人介绍,具有传世绝技的“泥泥狗”艺人现在只有百余人,他们制作的“泥泥狗”,有的精巧细腻,有的粗犷简约。其种类颇多,仅猴一样就有“抢桃猴”、“搬腿猴”、“噘嘴猴”、“歪头猴”、“亲吻猴”、“多头猴”等数十样,风格各异,但万变不离其宗。

欣赏古陈州淮阳的“泥泥狗”,可使人们领略到远古部落时期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意味。令人赞叹的是,古代民间艺术家都具有超常的想象力和高超的表现力,他们塑造的多角怪兽“八大高”、“四不像”、“九头鸟”等都是些菱形的、风格化的、幻想中的动物形象,均浸润着远古时代的神韵,蕴藏着深厚的民族风格。

这些造型稀奇古怪的“泥泥狗”,就像一部活生生的《山海经》展现在你的面前。淮阳“泥泥狗”无论从它夸张的手法、逼真的造型,还是对比强烈的色彩,都呈现出一种古朴的原始美,呈现出一种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蕴含着不可估量的艺术价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