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中国需要加快发展绿色电力

2004-03-29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编者按:在传统能源紧张的情况下,上海、北京推广绿色电力的做法具有重要的示范意义。专家们甚至认为,能否处理好能源供应问题,是关系我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我们今天推出这篇报道,希望引起全社会对绿色电力的关注。

绿色电力意义深远

在日前举行的“上海能源节约与可持续发展政策研讨会”上,上海市副市长唐登杰透露,上海正在积极推进绿色电力机制,将在今年内成为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实施绿色电力机制的城市。

所谓“绿色电力”,指的是通过太阳能、风能、水能、生物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唐登杰说,上海市经济委员会将在5月份前拿出实施方案,经有关方面评审后,力争年内开始实施。2003年9月份,上海绿色电力机制示范工作正式启动,目前已完成了国际经验总结、社会宣传等工作,并在积极研究上海绿色电力的营销、定价、收费体制和监督机制,从激励机制、税收政策和规范操作等方面开展深入的研究。目前,上海绿色电力已经实现零的突破,2003年底有4台共计3400千瓦的风力发电机组和一座10千瓦的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已投入并网运行。今后上海的公共照明设施将陆续使用太阳能供电;预计到2015年,“风电”在上海电力总量中的比例将达到3%左右。

随着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北京正在着手实施绿色能源发展规划。国家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北京周边省份不乏绿色电力的供应。内蒙古地区风能储量可达10.1亿度,目前年发电量已超过1亿度,完全有能力向北京提供优质可靠的绿色电力。这既对改善内蒙古地区的生态环境大有裨益,也将对北京环境的改善起到重大作用。北京市承诺2008年奥运会场馆的20%用电将采用绿色电力,相比悉尼奥运村太阳能的利用意义,绿色电力对北京意义的更为深远。

上网电价卡住热情

上海市节能监察中心主任陈汝媚说,风能和太阳能是上海目前可以用来产生绿色电力的主要可再生能源。由于技术、发展规模和政策等原因,目前绿色电力的环境效益还不能完全转化为经济效益,单位发电能力投资建设高及发电年利用小时偏低,造成绿色电力价格较高,因而无法与煤电竞争,成为影响绿色电力发展的一个瓶颈。“现在国家和地方批准的绿色电力上网电价均高于平均上网电价,由于高出部分尚未分摊到电网销售电价,而是由地区电网来消化,因此给地区电网造成较大的压力,导致地区电网公司对购买高价绿色电力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正是因为如此,上海的实践将给中国绿色电力事业发展带来良好的探索作用。”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周凤起研究员说。“矿物燃料电站和核电站需要使用大量的水去生产气体、洗煤和冷却,但在过去,矿物能源发电厂对环境伤害造成的损失并没有计入成本,这就给市场造成了错觉。而在西欧等国家,矿物能源发电厂都要征收能源税或生态税,因此缩小了传统电力与绿色电力之间的差价。我想,走出第一步很重要,只有实践才能慢慢解决问题。”

倡导“用户自愿认购”

能源基金会中国首席代表杨富强博士指出,中国不仅能源短缺问题严重,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和能源污染问题也需要引起高度重视。能源污染每年给中国造成的损失达1000多亿元。“中国环境污染是典型的能源消费型污染,能源‘绿色’了,环境改善的作用就非常大。”

因此,发展绿色电力在中国意义深远。国家发改委能源研究所可再生能源中心主任李京京介绍说,中国几乎所有的地方都可以找到合适的“绿色电力”资源。虽然太阳能、风能等资源是免费的、可再生的,但是利用这些资源的技术当前尚不够成熟,需要较大的研发和推广投入,很多技术还带有“实验性”。

李京京说,我国“十五”规划中已经接受一个政策建议,叫做“可再生能源配额制”,强调发展可再生能源人人有责。即可再生能源一定要在各电力公司、各地区的电力消费中占到一定比例,而且这个比例是全国平均。没有绿色电力资源的地区可向绿色电力富余的地区去购买,而有资源的地区可把它当做一种绿色产品出售。

在中国消费者协会所做的全国性绿色消费调查显示,94.2%的用户愿意每度电多花一点钱,购买绿色电力。上海推广“绿色电力”机制时,借鉴荷兰的经验,实行“绿电用户认证制”,用户必须明确表明自己愿意多付钱来购买和使用绿电。汇流成河,通过社会力量来逐渐消化绿色电力发展带来的电价上涨,从而扩大规模,最终形成“绿色电力”使用的良性循环。陈汝媚说,当然,由于电力这一商品的特殊性,在最终消费环节无法将绿电与火电完全区别开来,但毫无疑问,人们多用一度绿电,就会少发一度火电,用户首先要在消费理念上有所转变。

调查显示,用户最担心的是绿电的销售方式不够透明。于是,需要相应建立绿电销售监督机制。在荷兰,世界自然基金会(WWF)是监督者之一,他们确保用户多支付的费用被真正用于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同时电力公司必须向用户披露电力生产的相关信息。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