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主办的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暨学术成果座谈会,3月24日在武汉举行。武汉大学党委书记顾海良、副校长胡德坤、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丁俊萍等与来自中国社科院、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高教社、华中师范大学及湖北省委宣传部、湖北省教育厅与社科联
与会同志说,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就在高校开设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政治理论课程,但并没有把它作为一门学科来建设。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提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基础、综合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的科学,强调要积极推动思想政治教育的科研和学科建设。教育部也多次指出,要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重点学科加以建设。目前,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在全国已有14个博士点,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和中山大学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点被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这便使这一新兴学科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好势头。但是,从这一学科研究的现状看,其内涵和外延都还不十分明确,有待深入探讨。有学者认为,这一学科本质上是思想政治教育,其研究内涵应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目的、本质、规律和方法,以及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理论研究、历史经验研究;其外延主要是围绕“两课”教育教学的内容、规律、方法、经验进行研究,并且应区别于其他学科中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
与会同志指出,在对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理解中应搞清两个基本问题:一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同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理论有关学科,如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伦理学、法学、政治学等学科的关系问题。同时,要注重思想政治研究外化的育人功能的研究和内化的育人方法的研究。这两方面研究的密切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的根本的特色所在,也是当前推进这一学科发展的关键问题之一。二是高校“两课”教育教学中的学科建设同马克思主义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关系问题。不能把“两课”教育教学中学科建设的内涵等同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全部内涵,但它又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形成的起点和发展的基础。
会上,与会同志高度评价了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日前推出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思想政治教育国家重点学科的学术成果――“博士文库”系列丛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认为这些著作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探讨了本专业的前沿理论问题,其学术观点的科学性、准确性和严谨性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为学科理论建设和进一步繁荣哲学社会科学作出了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