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评《股票期权制度――理论•实践•反思》

2004-04-0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黄泰岩 我有话说

由张红凤和孔宪香撰著的《股票期权制度――理论・实践・反思》已由经济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借鉴西方经济学的研究成果,密切结合国内有关股票期权制度的实践,系统、全面、辩正地研究了股票期权,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新见解和政策建议,一定程度上丰富了我国关于企业长期激励制度的理论,结构严谨,体系完整,逻辑性

强,具有较强的创新性,从学术上看,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从实践上看,为我国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激励约束制度和分配制度改革提供理论和政策依据,因而成为一部客观、全面分析股票期权制一部力作。

该书对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系统而深入地论述,提出了一些新的理论观点,深化和扩展了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例如,作者将委托?代理理论、信息经济学和产权理论三种理论与企业交叉的部分作为现代企业理论的构成部分,然后共同作为企业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这无疑比只把委托?代理理论作为股票期权理论基础的观点更为深刻、全面;在制度理论方面,作者从制度变迁的内因和外因角度和制度安排与经济绩效的关系出发,比较并综合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新制度经济学的观点,得出了股票期权制度正是对人力资本产权的一种确认的结论;等等。该书关于股票期权制度理论基础的论述已具有相当的理论深度。

该书重新审视了股票期权制度,独创性地提出了股票期权制度不仅是一项激励制度,而且是一项自律制度和有效的融资方式。作者认为股票期权激励是一把“双刃剑”,其背面是内在缺陷。但是,这些缺陷可以通过制度的重新设计而得到克服,从而使之重新成为一项有效的激励制度。在具体的制度改进上,作者吸收了国际上关于股票期权业绩衡量和行权价格确定方面最前沿的研究成果,还大胆地提出了另一条完全彻底改变股票期权的关键性设计,不再将业绩衡量、期权价值的测定与市场股价的涨跌挂钩,从而切断经理人通过有利的地位或占优的信息来操纵股价或转移风险的渠道的思路。作者还从公司内部治理结构、外部监管、会计制度等几个方面提出了他们在股票期权实施中的制度漏洞,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最后,作者从企业理财的角度重新审视股票期权制度,从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二重资本结构出发,从定性和定量两方面,阐述股票期权制度,不仅可以独立地或同其他融资手段结合起来,以更低的资本成本为企业筹集有形的货币资本,而且还可以为企业筹集无形的人力资本,增加企业的总价值,因此它是企业的一种有效的融资方式。这可以说是作者关于股票期权功能的一个新观点。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