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拓展发展空间,增强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能力。中国通信制造业是较早对外开放的一个领域,多年来,众多外商独资企业、合资企业以及股份制企业为中国通信事业的发展,为中国的信息化建设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我们在此选择几家代表性企业,推出本期专题报道。
上海贝尔阿尔卡特
股份制合作双方受益
阿尔卡特控股上海贝尔,这种合作形式是好是坏,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新上任总裁狄加对此有自己的看法。
狄加重点强调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公司的本土化定位。他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产品研发、制造都在本土,公司决策也是本土化的。董事长在制定对总裁的考核目标时,依据的是国资委下达的业绩考核指标。另外,公司开发的所有专利都属于自己,全部放在中国。而其他一些在中国的外资企业,虽然也在中国本土搞研发,但最终的专利所有权是其在海外的母公司。这些都表明,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是一个完整的、全方位的中国公司。
中国目前正在向信息化强国迈进,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已经成为一个障碍。狄加认为,通过上海贝尔阿尔卡特这种模式会有助于问题的解决。一是因为上海贝尔阿尔卡特可永久性分享阿尔卡特这样一家国际化公司的技术成果。二是中国政府制定的一些标准,通过我们的海外资源,更容易推广到海外市场去。三是我们对海外市场需求比较了解,能将其融入到中国的技术标准中去。
狄加说,在海外市场,和纯本土化企业相比,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显示出了自己的优势。一是产品线非常丰富。二是能分享阿尔卡特在全世界建立的130个销售网络,快速进入当地的电信市场。和其他跨国公司相比,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有中国公司的优势。
在阿尔卡特集团,上海贝尔阿尔卡特正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狄加说,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的呼叫中心,面向整个亚太区,覆盖面非常广;研发中心则是阿尔卡特的全球三大研发支柱之一。在新兴技术领域,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今年将再增加500名研发人员。(本报记者蔺玉红)
爱立信
通信技术推动可持续发展
“中国已经明确认识到,不平衡的发展和环境警戒问题正给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以及保持可持续的高速经济增长带来严峻挑战。而在应对平衡与可持续发展所带来的新挑战之时,信息通信技术将再次向世人证明它是一个关键的能动因素,在促进和加速农村地区发展方面更是如此。”爱立信集团公司董事长泰斯库日前来京参加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2004中国发展论坛”时作上述表示。
在中国提出可持续发展观后,爱立信表示愿意和中国政府的这一战略保持一致,并积极作出自己的贡献。泰斯库认为,从长期来看,信息通信技术将被证明是推动中国农村地区变革的最有效的方式。阻碍农村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距离和基础设施不足,如果能够即时地登陆网络,获得教育、医疗、农业等方面的信息,那么这些障碍将会被清除。
爱立信(中国)公司总裁杨迈说,造价更加低廉、也更加智能化的无线通信技术是最为适合农村的信息通信技术。目前爱立信对中国的农村电信普遍服务问题给予了足够的关注,并已开发出了Expander无线技术和解决方案。据介绍,这一方案专为话务量需求尚不稳定和覆盖尚不完善的农村地区设计,能够尽量减少总成本和维护需要。
泰斯库相信,电信行业是中国政府取得平衡与可持续发展的最主要的一个推动力和有力的工具。中国目前已拥有一个世界领先的电信网络,这是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它可以使得很多人实现通信需要。(本报记者蔺玉红)
贝尔实验室
为朗讯中国用户服务
3月25日,贝尔实验室全球总裁威廉・欧榭在清华大学演讲时表示,随着中国在朗讯全球业务发展战略中的地位不断提高,贝尔实验室(中国)将在满足国内电信运营商不断扩大的需求,推动国内通信技术和市场持续发展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欧榭指出,通信产业正加快向虚拟世界前进的步伐,通信网络的未来将是全光网络和宽带移动的结合,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安全性和私密性、数字孤岛的消除以及文化差异的保持,而光电子技术、差异化天线技术以及纳米技术将成为推动这一进程的关键。贝尔实验室将加大在量子点、光电硅波导管、分子晶体管以及塑料电路等下一代通信系统基础研究领域的投入,继续在移动网络、下一代光网络和数据网络、宽带接入、网络服务、下一代运营支持网络系统、增强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的软件和服务以及纳米技术等方面勾画通信产业的未来。
欧榭表示,贝尔实验室的使命就是“确保朗讯科技不断以创新盈利的产品率先占领未来市场”。为此,贝尔实验室的技术与发明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融入朗讯科技领先的通信产品和服务中。
在谈到贝尔实验室在中国的发展时,欧榭说,贝尔实验室(中国)目前已经发展为由基础科学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以及研发中心组成的强大研发实体,不仅担负着为朗讯开发全新通信产品和服务的重任,而且还直接为朗讯的中国客户提供服务。(本报记者陈建栋)
思科
构建厦大高速互联网
厦门大学1994年筹建校园计算机网络,1995年与上海交大开展专线连接,1996年校园网正式开通并提供因特网服务,同期水平居全国高校前列。1997年厦大为700个教师单元房安装校园网入户端口,成为厦门市信息港建设首个示范小区。
2000年,厦大对校园主干网升级改造,采用国际网络通信制造商思科公司电信级路由交换机,构建校园网核心主干,实现稳定可靠、性能极高的主干连接,使厦大所有教学、科研、行政楼及学生宿舍,全部实现千兆网到楼。厦大校园主干网性能、规模跃居全国领先行列。
2003年9月,厦大在国内高校首次采用思科DWDM(密集波分复用系统)技术构建不同校区间(主校区和漳州校区)高速网络连接,节省了昂贵的长途光纤资源,保证了多校区间高速网络互联和高速专网的搭建,并满足校区间信道扩容的需要。
厦大目前已拥有8TB数字资源,师生可在线查询2万多种期刊,其中外文期刊1.5万种。目前,几乎所有院系单位都有自己的网站对外提供信息服务。为促进网站建设,学校还制定相应政策,定期组织网站评比,开展网站管理技术培训,组织网站设计大赛等。学校大力支持教师开展多媒体教学,各院系自主开发了大量教学课件。在教育部组织的新世纪网络示范课程招标中,厦大中标课程数量名列前茅。学校办公自动化系统已投入使用。另外,厦大先后与思科、IBM等跨国企业合作,联合组建了厦门大学思科网络技术学院、IBM技术中心等。展望未来,厦大已考虑在“985工程”二期建设中,重点支持以高性能计算机、高速信息网络和数字图书文献资源为主的公共服务资源和支撑体系建设。(本报记者齐柳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