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原谅我使用这样一个不伦不类的题目。不说您也看得出来,我是想说,牛奶面包这些西方口味标志性的东西,即便再好,“拿来”之后,还是有一个如何适应中国口味的问题。我的宝贝女儿从会吃饭开始,就习惯牛奶面包,早餐要是没有这些东西,还觉得缺了点什么。而我广东籍的岳父岳母,就对这洋玩意不以为然,不论我怎样
世界上的好东西不少,但拿到中国无一例外都有一个是否水土不服的问题。往小了说,像早餐结构这类事要互相适应;往大了说,连“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也有一个如何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问题。聪明的麦当劳、肯德基经营者没有固守“原汁原味”,而是在不断改进的同时,加上蔬菜粥、烤鸭片等适合咱们中国人口味的东西。王明式教条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到处碰壁,而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和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就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此中道理似乎很简单,但一遇新问题,还是有些朋友犯迷糊。
这一阵子热闹的,是所谓“高薪养廉”问题。熟悉情况的朋友都知道,这原本不是什么新话题。外国已议论了千八百年,咱们中国早在清朝也发放过所谓“养廉银”。但就总体而言,“高薪养廉论”大抵是西方人的发明,因为咱们中国起码从近代以来箱底就不够殷实,拿不出多少银子冒充“高薪”。改革开放以后,“睁开眼看世界”的人多了,吃过洋面包的“海归派”正把越来越多的“域外文化”带给我们这些喝稀粥的,“高薪养廉论”便是其中之一。“高薪”能否“养廉”姑且先不论,单说“海归人士”动辄“人家西方”、“人家外国”如何的那种比较方式,就多少有些不妥。他们说的自然不是没有道理,但我总觉得一些“海归”只看到了“牛奶面包”的营养价值,而没有顾及像我岳父岳母那些“老中国”的口味和胃口。一片好心恐怕难免在“老中国”的胃酸、胃胀、胃溃疡面前引来尴尬。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七情六欲。不管是凡夫俗子,还是政府官员,其实都差不多。能从单纯强调个人修养、道德教化的作用,发展到公开谈论“高薪养廉”,这毫无疑问是一种求真务实的精神,是了不起的社会进步。马克思主义从不否认合理的物质利益,承认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存在决定人的社会意识。虽然我们并不简单信奉“贫困是万恶之源”,但我们早就从“越穷越光荣”的可笑逻辑中解放出来。一个人的清廉,乃至他的尊严、价值,虽然不完全依靠金钱的多少来决定,但在一定的经济社会生活中,适当的薪俸还是有助于人清廉地活着。这其实就是“高薪养廉论”最朴素的人性基础。在这个层面上,大概任何人都没有异议。
问题在于,在什么经济基点上谈论“高薪”?是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的基点上,还是在整个社会经济比较贫弱的基点上?相对于实行“高薪养廉”制度的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收入水平还很低,排名在百位以外。虽然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基本实现小康,但这种小康,是发展极不平衡、极不全面的小康。我们有早已习惯“牛奶面包”的胃口,也有连稀饭咸菜还不能完全果腹的胃口。国家有限的资金需要投放的地方实在太多太多,若把这有限的资金再除以庞大的人口基数,那就更是小得可怜,完全可以说是“捉襟见肘”。在这种情况下,还要不顾客观实际,孤立谈论“高薪养廉”,试图依靠“高薪”解决现存的腐败问题,我觉得既不现实,也不可能。事实上,近年来国家在财力有限的情况下,已多次增加公务员工资。虽然中国公务员的工资水平远远不能与发达国家真正的“高薪”相比,但与普通工人、农民相比,实在不能算太低了。而这种相对的“高薪”,却丝毫没有阻挡腐败的势头。近年来披露的腐败分子,胃口越来越大,涉案金额越来越高。无限膨胀的私欲,岂是区区“高薪”所能满足的!
除了经济利益,我们也不能忘记道德诉求。虽然如今这年头谈论道德不免要遭到“假道学”的耻笑,但我依然要说:国家公务员,特别是其中的共产党员,还是要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崇高的人生信条放在首位,不要在温饱以后照样斤斤计较于个人得失。不论到什么时候,精神的力量、道德的力量都应该首先成为一个志存高远者的人生支柱。那种认为非高薪无以养廉的观点,恕我直言,实在是对人的价值和尊严的一种亵渎。
这样说,当然不是简单重提“安贫乐道”的老调。说到底,“高薪”可以成为“养廉”的条件,但绝非惟一条件。要从根本上防治腐败,还是要建立健全民主监督机制,靠制度解决问题。即便是在实行“高薪养廉”的国家,也都是依靠“高薪”和“高压”两种手段相辅相成地约束公务员的。所谓“高压”,就是对公务员实行极其严苛的法律监督、制度监督、舆论监督、群众监督。比如法国,在给公务员发放明显高于一般行业平均工资的同时,就坚决执行欧盟1997年在布鲁塞尔签订的处罚贪污腐败公务员的公约条例,对构成贪污腐败罪的公务员判处10年徒刑和15万欧元的罚款。而香港之所以能够成为仅次于新加坡的亚洲第二廉洁地区,主要归功于有一个“无处不在”的廉政公署,归功于哪怕“小得要命”的事,也有人监督。
毫无疑问,我赞成群众生活普遍改善基础上的公务员“高薪”,反对脱离中国现实国情抽象谈论“高薪”的作法。至于有些朋友习惯于、热衷于“言必称古希腊”,当然没什么不好。我们的确从“古希腊”学到了很多有益的东西。但如果能在兴致勃勃地谈论“外国月亮”的同时,也睁大眼睛看看中国的天空,那就更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