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认清高考作文命题趋势,才能真正有效地提高高考作文训练的科学性并大大增强训练的力度。回顾最近若干年高考作文命题的轨迹,我们可以看出其发展走向,预测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的几个特点:
开放性2004年高考作文命题,势必比过去有更大的开放性。从作文题目类型看,会呈现
不但如此,几种类型的融合也会逐步显现出来。严格说来,三种试题类型之间并不能简单的说成是并列关系。可以说命标题作文和给话题作文是对立关系,但命标题作文和供材料作文之间、话题作文和给材料作文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叉关系。近年来高考作文试题就既给了话题或标题,又给了辅助性材料,这就是几者之间的融合。再说,过去出现过的供材料作文,实际上所供的材料本身也可以视为话题,就着材料来说,围绕着供料来说,本质上,材料所起的作用和话题是一样的,只不过那时没有明确提出话题作文这样一个概念而已。今后可以出现这样的作文试题:给你一个材料,例如这个材料是一句名言或几句名言,同时作文试题明示这个供料本身就是一个话题。这样,你说它是话题作文呢还是给材料作文呢?
从写作内容看,也会出现多样化的局面。那种认为最近几年试题的考查内容倾向于道德情感,而今后的考查内容不再会考查道德情感的认识是肤浅的。
从试题的要求看,也呈现开放性的特点。例如对“另类作文”会采取更包容的态度,对不同文体会有不同的字数要求等等。
现实性命题权威人士指出:“话题从哪来?从现实生活中来。”从写作的角度说,写文章是为了解决实际存在的问题。从考查目标的角度说,现实性较强的话题更有利于考查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作文训练要重视增强写作的现实意识,第一要体现时代意识,像创新意识、个性特征等等,是时代色彩的体现。第二要有现实针对性,不要东拉西扯,远古洪荒,漫无边际,吊书袋子,以空对空。更不要胡编乱造,云山雾罩,古怪离奇,拼凑抄袭。可以肯定地说,2004年高考命题和阅卷,对着眼现实的文章十分有利,而对远离现实的文章十分不利。当然,我们所说的现实性,最重要的,是强化学生这样一种意识:接到一个话题,读了一段材料,在考虑“写什么”的时候,就往现实方面去想,要想一想自己的文章要反映或解决什么现实问题。思考的方向正确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就容易出来了。
一个命题或话题的产生,本身就是时代精神和时代需要的反映或折射。但是,不能理解为从现实某一大事出发,不能把高考试题与当年的某一大事生拉硬拽到一起。尤其不能引导学生顺着找热点的思路去猜题押题。我们应该通过训练增强学生写作中的现实意识,写出具有时代精神,注意解决现实问题的好文章。
思辩性可以预料,从命题方面说,2004年所给话题或标题势必有利于表现考生的理性认识,表现思维的深度。从1999年“假如记忆可以移植”到2000年“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和2001年的“诚信”,再到2002年的“心灵的选择”(全国卷)和“规则”(北京卷)直至2003年全国卷“感情亲疏于对事物的认知”这样一个发展过程,我们可以看到越来越注重考查对现实的理性认识能力这样一个特点。
考查思辩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对事物的正确认知,不要片面地、僵死地、绝对地看问题。要表达健康向上的思想感情。
思辩能力还表现在分析问题的能力上。虽然说“文体无高下”,考场写作在哪种文体上有优势,就要果断地扬长避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但是从语文教学的角度看,我们在高中阶段尤其是高三阶段一定要抓好议论文的写作。现在存在着这样一种倾向:抒发情感一套一套的,让他分析问题,说说道理,就不会写了。按照大纲要求,议论能力的提高是很重要的。高考阅卷时好的议论文不多,这给我们一个警示。今后的高考作文可能在文体上不作限制,但也可能做出明确的文体限制,比如明确规定写议论文,那么不善写议论的同学就会吃大亏。所以我们不能在训练上避难就易,要扎扎实实练好各种文体写作的基本功。
人文性人文,这里指的是思想文化方面的积累或积淀,主要指道德修养和文化积淀。诚信、爱心、遵规守纪、公众意识等等是道德修养的体现。材料丰富,语言精彩,是文化积淀的表现。人文性的考查不但是综合素质考查的需要,也是较为稳定的写作基本素质的考查需要。2004年高考作文备考,要注重运用材料能力的训练,增强考生“调动”和“选用”这两个能力。“调动”是指善于调动课内材料这个库存,包括经过改造加工的材料。“选用”是指灵活选用社会上新鲜材料来用,力争做到材料丰富。同时要加大能够显示文化基础的语言表达的训练力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