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培训理念”是作者对中国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中,在职培训体系构建的思考。所谓“教师教育”是在终身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对教师的职前培养、入职教育和在职培训的统称。
大培训理念,从冲破偏狭思维定势束缚的立意上,从拓展功能的角度上,强调培训的互通性与相融性:纵向将教
――“有始无终”。即以职前教育为始点贯至终身的教育。要求现存的职前终结性教育向终生教育基础和起点变革;现存职前教师培养模式向培养“可持续发展”的预备教师变革,包括对职前教育的审视及其与职前培养的有机融合的入职、在职及终身继续教育;要求打破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职前、在职统一机构,统一计划部署,是培养培训一体化中的在职教育;要求通过加强在职培训实现培养培训有机相融,进而实现教师教育一体化;要求变换审视视角,摆脱职前培养套路的影响,在全新起点上探索在职培训自身科学理论体系和实践模式。
――走出传统教师教育的象牙塔,是站在经济全球化大背景下,与国际接轨,具世界眼光的在职培训体系构建策略。是以服务基础教育为主发展空间的广阔的、全方位、开放化、利于流动、融合的竞争系统。在未来教师质量指标中,增加信息、视野含量,令其处在开阔的视野、前沿信息的及时了解、捕捉状态中,不断使观念更新。准确地把握制约和影响教育,同时直接作用于学生成长的大时代、大环境的变化。变换教育策略,改变教育方式、方法,把最有效的应对时代变化的思维方式、基本能力指导给学生。这是大培训理念中未来教师培训质量规格的一个重要视点。
――教师在职教育内涵拓展。知识经济下,行业流动性必将形成潜在师资储存市场,并提出潜在教师培训要求,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教师教育必须要有新的广阔的教育视野。大培训理念便涵盖对这个储存市场的特别关注。主张教师培训面向社会各行各业可能的、潜在的教师、教育人员,为新世纪教育构筑优质教师资源高地。并包括各类未来教师(在校的、社会的),与在职教师多形式多渠道的交流,以及为终身学习社会成员的培训提供服务。
――形式多样,渠道贯通,资源共享。既有各类学历教育又有各类非学历教育;既有现实教育,又有网上教育;既有跨区、跨国,又有人本位、校本位的教育。为多渠道的有序发展状态,培训资源处在开放、共享状态。即大培训理念中的高师院校在职培训,是促进培训资源在更大空间范围得以充分共享的主体。
总之,大培训理念用一句话概括即是,在“大经济”、“大教育”中关注“大教师教育”。不仅要促进教师教育职前职后一体化,而且要促进未来趋势的教师教育与全球经济的一体化。此种意义上的教师在职培训,要实现职能转变,义不容辞地承担起社会各类人员的广泛的在职培训任务。
(一)二十一世纪,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从时间上:宣告一次终结性教育和学习成为历史,终身化职业不复存在,任何阶段的高等教育或在职教育都再不能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人必须终生学习,社会必须成为学习的社会。从空间上:经济全球化趋势,加速了国际化进程和竞争。个人生存的空间区域扩大到全球。“地球村”理念要求人才素质的国际化,要求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教师教育适应新的人才需求,首先必须改变培训模式和理念,促使教师改变传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模式,接受人才智能素质的培养。教师在职培训必然走向开放,呈大培训趋势。
(二)中国的高等教育体系是在计划经济下形成的。其明显特征是它的终结性和地域性。传统师范教育活动被长久局限于一定的时空之中,不能快速适应外部环境的急骤变化,已成为障碍中国教师教育振兴不可忽视的因素。解决视野狭窄、观念陈旧、离实际和时代远的问题,唯有让在职教育走出经院特色,站在时代的大背景下,走出“小师范”的圈子,走“大教师教育”道路,从服务面向、服务功能上打开视野,面向整个社会;专业结构调整上面向市场经济需要,面向二十一世纪对教师知识结构综合化的需要。在突出师范特色上,拓展思路,提高在“师资市场”上的竞争力等等。其中,一切“师范”因素之外的“外面”色彩,都无疑会为“师范”内部注入新鲜的活力。改变师范教育体系的僵化性。这是教师在职实现大培训的又一动因。
(三)全球化带来的国际竞争,要求教师在职教育走终身化、国际化道路,与国际接轨。作为一个大国,中国目前还没有形成终身教育的良好社会观念,同时也缺乏提供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体系,在终身教育和国际化方面不仅观念上,而且政策措施上都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教师在职教育需要率先为改变这种状况作出努力,以为终身学习社会培养所需的各类数量足够的教师,在职培训还要利用高师院校学科门类优势,直接参与到人类资源开发中去,为人们不断提供接受教育的机会,满足人们不断学习培训的需要。由此,教师在职培训走向大培训、开放化,是全球经济一体化、终身教育时代到来的大势所趋。
(四)学习化社会需要建立终身教育体系。而用终身教育思想观念和它的基本原则建立的教育体系有以下特点:开放性(教育机会向所有学习需求的人开放);多样性(能够提供多层次多形式的学习机会和内容);整合性(各种教育机会形成有机的统一体,相互间的衔接关系更加紧密);社会性(全社会参与办学和学习);公平性(学习成为人们的普通权利);灵活性(人们根据自己的需求选择学习的时间、地点和方式);主体性(以学习者为中心,以学习者的需求为导向)。
终身教育的一个社会意义就在于,它把人们的观念、视野从传统的、狭隘的学校教育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使教育的外延、空间范围大大扩展。在动员和组织全社会资源,努力实现终身教育方面,教师在职培训负有不可推卸的神圣使命。学习化社会要求的终身教育首先应在教师在职培训中加以体现。在《学会生存》中,富尔等人提出了终身教育前景中教师培训应采取的原则是:“首先加速训练,然后随之以在职训练”,这条原则意味着,教师培训不是一次性的,在职培训将贯穿于教师的整个专业生涯之中,且在提高教师业务水平方面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培养与终身学习社会相适应的教师,教师教育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实习组织形式也要发生变化。这就使教师在职培训,从培训对象、范围,培训形式、内容等方面全方位地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师范学校”和“教师”专属性、封闭性的视野,而转向了全社会的所有方面。必然提出教师在职大培训需要。
综上,面向学习化社会的教师在职培训体系,使教师教育一体化建设的意有了新的不同的内涵:即横向和宽度从特定教师群体,扩大到一切在终生学习社会含义上的可能和现实的教师动态群体的教育的连续性终身性。并且高师院校服务功能还要进一步扩大到,为终生学习社会所有需要再培训再提高的公民提供教育服务。同样,培训内容、形式也都不应再局限于原来意义上的范围,而应是培训对象需要什么就培训什么,需要培训多久就培训多久,形式要多样、灵活。我国教师教育应在此再现新生机。
(本文为河北省社科规划课题:“全方位培训工程的启动与加入WTO后河北高师院校的发展”研究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