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和孙猴儿一起慢慢变老

2004-04-0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王大庆 我有话说

编者按:经典的历史与文字的历史一样久远。它们宛如苍穹里璀灿的星辰,照耀了历史的长夜。

经典曾是文化先驱者的安身立命之本。“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说的是如何写经典;“六经注我,我注六经”说的是如何读经典、用经典;“中土之学

,必求古训”说的是经典阅读的普世性;“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说的是面对经典的复杂情感。先哲们的这些话语,为我们展现了经典在他们的时代人生里的“意象”,由此也让我们十分自然地联想到一个饶有兴致的话题:对于现实生活中的读书人来说,经典又意味着什么呢?

经典的力量是无穷的。为了创造良好的阅读环境,适应和提升广大爱书人的阅读旨趣,光明日报书评周刊今起推出“经典与我”栏目,张显那些传诸于世的经典名著对于人生独特而深刻的影响。欢迎读者积极投稿,书写某一中外经典著作、名篇与“我”的一次心灵碰撞,谈出属于个人的独特感受,每篇1000―1500字。

该栏目由多年来不懈倡导儿童阅读中华经典活动的北京四海儿童经典导读教育中心协办。

做了父亲,好处之一是可以和孩子一起重温儿时的各种故事书,重温当年从故事中得到的快乐。比如现在,如果不是为了给女儿讲故事,我想不起还有什么理由让我再读《西游记》,而且还第一次把全本100回从头到尾读完。

20多年前第一次见了到全本的《西游记》。一直就没有读完,是因为自从猴子戴上金箍成了悟空,《西游记》就如同众好汉上山之后的《水浒传》,变得了无意趣,令人气闷。如今耐着性子读完,倒也有些新发现。

不跟着唐僧去取经,就只能被压在五指山下,孙猴儿只好永别了花果山上的逍遥生活,按照佛祖菩萨的安排,戴着金箍儿去降妖伏魔,最终修得功德圆满,“泼猴”成了“斗战胜佛”。当时年少,看书只图痛快热闹,眼里只有“大闹天宫”;如今做了家长,发现这个过程正是一幅人生写照:一个顽皮的孩子,在家长、老师的管束下,收敛了天性,走上正路,小学而中学,中学而大学,大学而“白领”,事业有成,皆大欢喜。

同理,孙猴成为“斗战胜佛”,读者也应该觉得满意。实际上,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的人也不少。比如明代的张潮,他在一本名为《幽梦影》的书里评论道:《水浒传》是一部怒书,《西游记》是一部悟书。意思大概是说,《水浒传》说的是人在走投无路时的愤怒,《西游记》说的是人必须紧缚心猿而牢拴意马,看破机关,才能顿悟人生,修成正果。而西天取经乃是修成正果的唯一道路。但是,我的女儿对此有不同看法。在我与女儿就孙猴的一生进行探讨时,女儿毫不犹豫地选择做“泼猴”,而对“斗战胜佛”嗤之以鼻。其实根本用不着探讨,天下没有哪个孩子愿做“斗战胜佛”。“望猴成佛”只是佛祖菩萨的意愿,做一个“泼猴”才是孙猴自己的人生理想。

对父母来说,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总是让人高兴的事儿。2002年,女儿在差5天6岁的时候,上了小学。那天,我目送背着书包的小小身影走进学校大门,心里高兴的同时,又觉得另有滋味。有点儿失落也有点儿伤感,只是说不出缘由。现在,在给孩子讲《西游记》的时候,忽然明白,送女儿入学那天心中别样的感觉,乃是看着她从此告别率性自然、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头戴“金箍”,别无选择地走上了“小学-中学-大学”这条取经之路,最终修成“白领”这个“正果”,悲哀而且无奈。――自己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能想到最不浪漫的事,就是和孙猴儿一起慢慢变老。从自然造化的石猴到齐天大圣,从齐天大圣变成取经的和尚,最后成为“斗战胜佛”,《西游记》写了一个猴子的一生,也是我们很多人的一生。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