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4月2日A1版“热点透视”栏目刊登的《温州“留守孩子”教育状况堪忧》一文,在浙江省温州市引起很大反响。当地教育、政法、文化等部门有关人士及“留守孩子”的家长纷纷就此问题发表意见和看法。
温州市教育局局长林卫平看到本报的报道后马上就与记者取得联系。他说,当前正值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和
温州市文化局市场管理处李果行处长认为,温州“留守孩子”暴露出的是“留守综合症”,如“无人管教自我放弃”、“情感缺失冷漠内向”等等。一旦缺失家庭亲情,这些自控能力和是非判断能力不强的孩子就会到网吧、游戏厅、歌舞厅等娱乐场所寻找乐趣。而现在孩子成长的外部环境不容乐观,孩子们很容易迷失方向。因此各有关部门要积极创造有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尤其要加强对网吧、电子游艺厅等社会文化场所的管理和整顿。
一直关注未成年人犯罪问题的温州市综治办公室副主任陈卫国说,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孩子”的法定监护人必须切实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尽可能地跟孩子多沟通、多联系,哪怕多打个电话、多写封信、多一次探望,对孩子的学习进步和成长都大有裨益。
与丈夫在沈阳开店的张女士这几天刚好回温州看望读初中的女儿。她说,看了本报的报道后,心跳都加快了。每次回来匆匆忙忙,顶多问问女儿成绩怎么样,很少和她沟通。这次回来发现女儿话明显少了,整天闷闷不乐。原以为女儿在学校有老师管着就行了,自己多赚点钱也是为了孩子,现在明白孩子其实最需要的是我们父母的直接关爱。再说,如果孩子学坏了,那可是花多少钱也弥补不回来的。她表示,今后要和女儿学校的老师多联系、多沟通,尽量挤出时间回来多陪陪女儿,多关心她的思想状况。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一些新兴的社会力量正在悄然弥补温州“留守孩子”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脱节的空间。在温州建才小学大南校园对面,有一家“天天托吧”。店主陈宇红告诉记者,幼师毕业的她看到许多孩子放学后没人管,便开了一个专门的托管所。目前她照看的“留守孩子”有9位,从周一到周五的中午和下午放学,她负责孩子们吃饭和作业辅导,19点左右由家人接回家。据了解,像这样的托吧在温州市区越来越多。有关部门也开始注意到这一新兴行业,在鼓励其发展的同时,也对“托吧”的经营者提出严格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