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分类与定位: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2004-04-1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潘懋元 我有话说

高等学校的分类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能否持续发展的关键。

为什么是一个难题?因为面临着复杂交错的多种多样模式的高校,分类只能从现实出发,采用归纳法构建高等教育的层次、类型结构,使每所高校能够实事求是地确定自己在整个高等教育体制中的适当地位,并根据自己的定位找准可持

续的发展方向;而不能从理论出发,采用演绎法脱离实际设想一个理想的框架,规范复杂交错的数以千计的高等学校。

为什么是关系到中国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因为任何一所高校制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必须明确自己的发展方向;发展方向的确定要根据外部环境与自身特点做出准确的定位;而定位的前提是分类。从而构成了这样的链条:分类→定位→发展方向→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在精英高等教育阶段,问题虽已存在但不突出。中国的传统大学,基本上是单一的理论型本科教育,向上伸出少量的研究生教育,向下伸出若干本科压缩型的高等专科教育。研究生很少,基本上到高等学校当教师或到研究机构搞科研;老大专在人才市场上虽不能“适销对路”,也还能“分配”就业。当精英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发展,计划经济的分配制度转变为市场经济的自主择业时,单一化的人才培养模式与多样化的人才需求的矛盾就暴露出来了。

如何解决这一矛盾?《高等教育法》有一条重要的规定:“采取多种形式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积极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是要以“多种形式”为前提的。现在的情况,形式倒是多种的,但模式却是趋于单一。不论理工、科技、农林、师范或以地方命名的大学、学院,都是标榜学科齐全;也不论地方院校、高职高专,都以综合性研究型定位,以办成全国(或全省)一流、世界(或全国)知名为发展方向。千校一路,争奔研究型大学;缺乏特点,都要培养精英人才。不言而喻,无论对于一所高等学校,还是对于全国高等教育,都不可能持续发展。

如何改变当前许多(不是所有)高等学校存在的分类不清、定位不明的现象,不能只靠强制性的行政命令,需要的是正确的政策引导。如何制定正确的政策,要有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理论根据。因此,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问题的研究,是高等教育理论工作者应当攻关的难题。厦门大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所访学的陈厚丰副教授完成的《中国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研究》这部即将出版的专著,就是此课题的主要研究成果。

这部专著,从中国高等学校的分类以及定位的现状与问题出发,根据教育内外部关系和高等学校社会职能等理论,参考国内外高等学校分类法,分析国内外高等学校定位的案例,构建中国高等学校类型和层次结构,设计引导中国高等学校分类办学与合理定位的政策和策略。有理论、有比较、有案例、有建议,兼顾科学性与操作性。围绕分类与定位问题,论及评估、排名、质量、发展、高校职能、政府管理、办学自主权等等当前高等教育研究的许多重大问题。内容庞大而逻辑严谨,是国内第一部关于论述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的全面系统的专著。

当然,高等学校的分类与定位,正如本文开头所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而在中国当前,尤难取得共识。作者的研究成果,只能说是一种尝试,其中诸多论点,很难说已是成熟的定论,但不论读者认同或存疑,如能启发人们进一步思考,引起大家的重视,群策群力,合力攻关,也许能得到更为满意的成果。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