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人学史》的出版,是中国人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成果。
中国古代从西周时起,许多思想家对“人”的问题就有所探讨,有所争论;在西方,古希腊人对“人”或“人的研究”也非常重视。
中国古代哲学是以人生理论为重点的,关于人生的讨论最为丰富。孔子提出了“仁者爱人”的最高原则,亦即“己欲而立人
世所公认,中国哲学、西方哲学和印度哲学这3大哲学传统,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社会生活的差异而各有其特点。例如,中国哲学长于整体思维,西方哲学长于分析思维,印度哲学则以否定思维为特点。虽然西方亦有重视整体的思想家,中国亦有重视分析的思想家,但从总体上来讲,每一传统各有特长,乃是肯定的。
这部《世界人学史》将人学发展的线索放在整个世界史、世界文化史发展的大背景下,勾画出世界范围内人学思想发展的大概历程。它将世界人学发展史分为4个阶段:上古、中古、近代、现代,每一阶段均以各地区主要国家为单位,在以时间为顺序,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为指导,对古今中外有代表性的思想家的人学言论,包括人生观、人道观、义利观、人生目的、人的价值、人的自由等等方面,都进行了比较深入的考察。全文内容广博,减裁得度,结构严谨,文笔流畅,避免了望文生义和浅尝辄止的偏失,以求揭示其本来面目,这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对世界人学、哲学、史学的大量基本材料作了一定程度的整理工作,并进行了审慎的分析,提出许多有价值的见解,堪称国内人学史立鼎之作。
然中国古籍号称难读,世界文海更为浩瀚,世界人学史内容丰富,问题复杂。本书中的一些分析、论断亦难免有可以商榷之处,但这也提供了进一步研究讨论的基础。
10余年前,我为孙鼎国、李中华同志主编的《人学大辞典》写序时,曾经对他们的人学研究给予评价,如今由孙鼎国同志主编的四卷本的《世界人学史》作为《人学大辞典》的续篇由河北人民出版社出版,非常高兴。这是中国人学研究的可喜成果,值得向广大读者推荐。
《世界人学史》 孙鼎国主编河北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