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大山深处一盏灯

2004-04-20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 吕晋春 我有话说

在山西兴县采访时,一位叫吕建成的年轻人深深地打动了记者。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许多人在筹钱办企业,而这位农家出身的汉子,却在自家生活并不富裕的情况下,为上不起学的农家子弟创建了一所扶贫学校,使200多名山里娃重返校园。

为圆穷人家孩子的上学梦

吕建成出生在兴县一

个贫穷落后的小山村,上学时家里穷,常上一段学回家干一段农活。虽常中断学业,每次考试却名列前茅。1983年9月,吕建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高中。就在他思谋如何上高中时,父亲病故了,从此上学成了他难圆的梦。

辍学后,小建成自学起中医。白天,太阳还未露头,他就背起水壶进山挖药材;夜晚月上中天,他又挑灯学习《本草纲目》。几年过去,他的医术长进不少。加上热情服务,看不起病的乡亲们成了他家的常客。慢慢地,吕建成成了当地有名的“大夫”,贫穷的日子也得到极大的改善。

来看病的人多了,话题也就广了。一天,青家焉村的毛白正老人对他说 “俺村有好几个娃上不起学了,十二三岁就去饭店打工,多可怜啊!”同来看病的刘家沟村的刘平接着说 “俺去年收入900元,合同兑现用了500元,剩下400元,除去应酬外,连盐都买不起,没办法,两个孩子全退学了。”说者无意,吕建成脸上却火辣辣的。他暗暗发誓:“一定要办一所扶贫学校,让失学的孩子都上学!”

顾大家舍小家

“农村教育不仅是我国教育中最薄弱的环节,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一环。”“要解决‘三农’问题,就要让农民的子弟有学上,并获得良好的教育。”

2003年2月6日,吕建成写下这段话后向妻子提出办学的事。他说:“我要办一所扶贫学校,让穷孩子免费上学,希望你支持我!”共同生活了十几年的妻子知道他认准的事谁也挡不住,便笑着说:

“办吧!得多少钱?”

“80万!”

“咱家现在有多少钱?”

“十几万!”

“不足的咋办?”

“借!”

“那就借吧!”妻子笑眯眯地说。

那一夜,吕建成高兴得没合眼。

春节刚过,学校就破土动工了。为节约资金,建校用的砖、模板他都亲手做。砖有时供不上,他就加班干;模板紧缺,他就和技术员没日没夜地制。他整日泡在工地上。病了,打着吊针干。去太原拉料,他坐在车上亲自押车。“三九”时节车坏在牛尾山,他裹着大衣在车上过夜;脚冻烂了,整整两个月才痊愈。爱人问他苦不苦,他说:“要干大事业,不苦,办不成!”

主体工程尚未竣工,筹来的钱已经用完。怎么办?他向亲戚借。一位亲戚不但不借给他,还骂他是“大傻瓜”。他伤心,也曾想打退堂鼓,但转念又想:“孩子们眼盯着学校建成后要上学,停了,怎么行!”夜深人静,他拉着妻子的手第二次讨论办学的事。他说:“建校没钱了,你再帮我一次吧!”

妻子问:“怎么帮?”

“咱老家不是有房子和树吗?”

“有又怎么样?”

“卖!”

“房子?”

“卖!”

“树?”

“卖!”

妻子想了一阵,点头同意了。就这样,一座拥有8个教学班能容纳200名失学娃上学的学校在吕建成变卖家产后拔地而起。从此,学校犹如一盏明灯闪亮在兴县大山的深处。

一生追求终不悔

200多名穷人家的孩子到学校上学了。说起这些,吕建成笑开了花,而说起一个丈夫和父亲的责任,他却泣不成声。他说:“几年来,我把自己都交给学校了,家务和地里的活却全部落到妻子和孩子们身上,我愧对他们啊!”

说起他自愿放弃的医药工作,他甚感留恋。但留恋之余又坚定地认为,穷苦农民要翻身,必须有文化科学知识。有此信念支持,他觉得办学比行医更重要。

有人认为他办学是为了扬名天下,他对此嗤之以鼻:“人家的嘴,让人家去说吧!”

有人劝他办学难有回报时,他却豪迈地说:“使失学的娃娃成了有用之材,就是对我最大的回报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