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八百里沂蒙,民间针灸大师钱士芳闻名遐迩。他高尚的医德和精湛的医术泽被后人,催生了今日的“绿因药业”。
不为良相成良医
1900年盛夏,钱士芳出生于沂州府南双月湖畔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时正值兵荒马乱,旱涝灾害频发,民不聊生。由于家境贫寒,钱士芳无钱上学堂
国乱家贫,天资聪颖的钱士芳意识到:摆脱愚昧方能救国救民。25岁那年,他下定决心自学文化。他拜私塾先生为师,与中医先生、账房先生结朋,如饥似渴地习字诵文,耕作之余,他用柴草棒在地上写划,回家就用手指在墙上练字,阴雨天他不能出工下地,就与先生及本村能文识字者聚读研究经论。功夫不负有心人,钱士芳用了大约5年时间,不但熟练地掌握了汉字,练就了一手好书法,而且通读了很多历史文化典籍,尤其是四书五经、三国志等更是烂熟于心。
“不为良相,即为良医。”受此影响,他对中医产生了浓厚兴趣,立志做个像神医扁鹊那样的人,他看到古医籍云:“祛病之功,莫捷于针灸”,又云“拯救之法,妙者用针”,即立志学习针灸。在老中医的指导下,他以惊人的毅力攻读了《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针灸大成》等医学典籍,逐步掌握了人体700多个穴位的治病疗法和中草药治理理论。初学针灸时,他经常忍痛在自己腿上、身上扎针,反复体验针疗效果。他先在乡间试着为乡亲开方针疗,居然治好了不少病症,名声渐渐在乡里传开后,正式悬壶问诊。
神针妙手誉鲁南
钱士芳勤奋好学,善于钻研,他的针灸治病医术日臻精熟,名声远播鲁南、苏北一带。他根据祖国传统医学辨证施治原则,针灸中药并施,常在众医束手无策之时,起沉疴于危笃之中。
有一次,钱士芳出诊归来,在路上看到几个人正抬着一具棺材往坟地走,棺底不断有血滴出,他快步上前,询问棺后面色戚然的男人得知,他媳妇月子里难产,婴儿没生下来,人就“死”了,正要去埋,钱士芳连忙上前制止,断定棺内之人还活着。众人半信半疑,开棺检验,钱士芳在产妇胸前扎下几针,产妇徐徐张目,苏醒过来,钱士芳当即为产妇接下一个男婴,那人与众人欢天喜地将他的媳妇抬回家去。此事传开后,一时钱士芳被当地传为“神医”。
钱士芳为人诊病,十分讲究医德,从不多收一文钱,有时遇到穷苦人家无钱则分文不取。他昼夜与两盒银针为伴,有人叫门求医,总是有求必应,一叫就到。1946年,沂蒙山一带流行霍乱,许多人染上后不到半天就死去了,乡间传为不治之症,一时间人心惶惶,有的甚至携眷带幼离家出逃。钱士芳依靠两盒银针,日夜奔波为人针治,救活了几百人,终于遏制住了疫病的蔓延,被乡民誉为“华佗再世”,深受乡民拥戴。
钱先生不但善于治病,而且注重医学经验的总结。新中国成立后,钱先生一边继续行医,免费为乡民治病,一边挖掘祖国医学宝库,总结自己行医实践经验,他深入研究了《黄帝内经灵枢经》、《中医针灸学》、《脉经》、《濒湖脉学》等医学经典,结合自己几十年的行医经验,总结整理成《针灸疗法大全》一书,系统介绍了中医针灸治病的历史渊源,人体穴位及针灸治疗方法320种。
忠厚传家育后代
钱士芳熟谙诗礼,礼仪待人,不管来客访客或路遇熟悉的男女老少,他都彬彬有礼,笑脸相迎,有起有坐,从不以势欺人。他心地善良,乐于助人,常常接济那些有病灾人家。
外出诊病,不管早晚,从不在外吃饭,平常吃饭掉饭渣也要拾起来,吹吹土再吃下去。他酷爱生灵,一草一木,小鸟野禽他都注意保护,他热爱自然,常在宅旁院落广植树木,以求遮荫成材。1976年,钱士芳老先生患恶重的脑萎缩,经医治无效去世。
钱士芳先生的仁爱之心泽被后人,滋养着子孙后代的成长。如今他的三儿子钱重和创建了山东新光集团,发展成为一家涉足纺织、医药、光电诸多领域、拥有九个控股子公司的现代化大型企业集团,年缴利税一千多万元,为区域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2001年,年届耳顺的钱重和感念父亲的济世情怀,继承先父遗志,创办起山东“绿因药业”,集中药材种植、药品生产、医院、医学院、物流中心于一体。父子两代钟情医药、艰苦创业的事迹在当地传为美谈。钱重和说:“先父具有很强的开拓创新意识,但是他生不逢时,空怀济世之情与报国之志。现在我们赶上了改革开放的好时代,一定以他为榜样,与时俱进,艰苦创业,为振兴中华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