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哲学导论》
山西教育出版社
人生看似一个有限的东西,比起大自然来,非常的渺少。但从认识的难度和深度来说,却是极其深奥难解、浩渺无
人生是什么?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则复杂。为了研究这个问题,作者创造“寿律”一词,科学客观地考察了生命的寿数、现在和将来、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节律和效率。作者从时间、空间和社会实践三个维度,为我们展现出一个宏大的人生实存的场景。人生在时间中展开,寿数衡量着人生的长短;过去、现在和将来引发人生的思考;物理时间和心理时间的辩证运动驾驭着人生。“人生的空间就是人的肉体的空间存在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作者强调要从社会实践的观点观察人生发展过程及其阶段,把人的生理、心理、精神的发展同人生各个阶段的社会实践内容结合起来进行考察,以避免“以往的人生哲学,大多数是以人的生理、心理、精神方面的特征,来划分人生阶段。”的片面性。
作者通过对内在性原则的研究发现,“理解人生的活动,不仅要从客观、客体方面去理解,看到行为由外而内的内化过程,人的意识内容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坚持唯物主义决定论和社会性原则;同时还要从主观方面、主体方面去理解,看到由内而外的外化过程,坚持主体性、内在性原则。从主观的方面,用主体的眼光去看待人生活动,不仅要看到人生被外部条件所规定,而且要看到人的精神、主体的能动性,也要规定人生,争取理想的人生。”人生的实存不仅是自然生命的实存,而且是社会生命的实存、精神生命的实存。在多层次的人生实存中,对人生具有决定意义的还在于社会生活。从自然存在来说,人的实存是个体;从社会存在来说,人并不只是作为个体而存在的,他还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是与社会相联系的个人。因此,要说明人生的本质,必须把人生放到普遍联系和发展着的社会环境中看,才能发现人生的实存不是孤立的、静态的存在,而是经过无数中介过程的动态的存在,是在人生过程中的个体自身与他人的统一,是从自身与社会的统一中产生出来的结果。这个结论正如该书序言作者萧?焘先生所言,是“从本体论的高度论证了人生之‘真理’”。
“真是善的基础,善是真的升华”,人生的善就是回答人生应当是什么?作者认为首先应当拥有一个人生理想,然后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最后对自己的人生意义进行反思,使人生的实存和理想达到统一。关于人生理想,作者强调了理想认同的重要性,认为“对于人生实践来说,认同更具有决定意义。由于人生离不开理想,而个人进行理想创造的能力又有限,所以人们必须通过理想的认同才能满足精神生活的需要。”事实上,理想认同一方面成为个人参与社会生活的基础和入世的门径;另一方面成为确定人生价值目标必须环节。人一旦确立了人生价值目标,就要向着这一目标奋斗,人生道路就是这个奋斗的过程。作者从纷繁复杂的人生矛盾中,选取“自立与合群、竞争与协作、奋斗与成功、选择与责任”这样四对人生道路上普遍存在的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生矛盾,深入探讨,总结经验,阐发哲理,从多个角度为人们提供了人生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