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政理念是执政党对自身所面临的内外环境及其对党执政提出的内在要求的全面认识,是一种深层次的理性认识。它包括对党所处社会环境的认识、对自身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的认识、对自身状况的认识和对所负历史责任的认识等。强化现代执政理念,将对我们党增强执政本领、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维护执政安全起到重
从历史上看,共产党执政的历史不足百年,其执政经验有一个积累的过程。从实际情况看,共产党执政的国家曾经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在进入和平年代后仍主要用阶级斗争方式解决社会矛盾。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原因非常复杂,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共产党在由革命党转变为执政党以后没能及时实现角色转换。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作为社会秩序的建设者、维护者,首先要考虑的问题应该是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全面发展,并尽可能地扩大执政的社会基础。在执政后党的定位及党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与处于“体制外”时期党的定位及党的领导方式、活动方式相比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差别。因而,共产党在成为执政党后,培养和强化执政理念,深化对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就显得非常重要。科学的执政理念,不仅表现为密切地关注执掌的政权本身的运行规律,而且要思考建立政权的目的以及如何通过执政实践来实现这一目的。
中国共产党执掌政权已有50多年的历史,领导改革开放也有20多年了。她已经从一个领导全国人民为夺取政权而奋斗的党变为一个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从一个在受到外部封锁的状态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变为在全面改革开放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党的地位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50多年的执政中,我们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这并不意味着就万事大吉,高枕无忧。在20世纪最后的十多年中,世界范围的共产党面临前所未有的生存安全、发展安全或执政安全危机,苏联、东欧国家执政的共产党先后丢失政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些国家执政的共产党未能解决好党自身的建设问题,执政理念落后,思想僵化,无法应对执政后面临的各种新挑战。我们党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执政党,其执政理念也必然要与时俱进,根据党自身的实际状况、执政的历史经验教训及时代发展的要求,不断调适自己,努力培养和强化执政理念,提高执政能力。在现阶段,我们党在执政实践中尤其要突出强化以下四种理念。
一是执政为民的理念。“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是我们党执政的本质,也是我们党执政与其他政党执政的根本区别。如果说执政为民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最大优势,那么,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最大的危险就是脱离人民群众。马克思主义政党从她产生的时候起,就与无产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建立了血肉联系,这种血肉联系也是她在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发展成为执政党的根本原因。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更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取得成功的密诀。但是,这种鱼水关系并非一劳永逸,它时时刻刻都在面临着时代的挑战,在执政实践中不断地经受着考验。当前,在我们党内一个突出的问题就是部分党员干部执政意识淡薄,对共产党的执政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与研究,缺乏执政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没有很好地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还有一部分党员干部甚至腐化变质,走上犯罪道路,既败坏了党风党纪,也触犯了国家法律,更严重的后果是破坏了党与人民的鱼水关系,从而严惩地影响了党的凝聚力、号召力和战斗力。执政70多年的前苏联共产党丢失政权的根本原因,就是长期忽视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这种教训应该是再沉痛不过了。因此,中国共产党在全体党员中要重视执政理念的教育,使全体党员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思想观念。具体而言,就是要使全党明确共产党执政的根本目的是实现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要从巩固执政地位的高度增强对代表人民利益、实现人民利益的认识。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党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都不能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能忘,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不能丢。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我们党都要始终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衡量党的方针政策和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保持和巩固我们党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巩固我们党的执政根基。
二是德法并重的理念。对一个国家的治理来说,法治和德治从来都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二者缺一不可,也不可偏废。只有实行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的结合,才能使一个国家、一个社会有序地发展,使人民群众的福利得到不断改善,使国家的长治久安得以保持与巩固。一般而言,法治属于政治建设、政治文明的范畴,德治属于思想建设、精神文明的范畴,二者范畴不同,但其地位和功能都非常重要。一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始终坚持依法治国,因为它既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保障,也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重要内容;另一方面,要把国家治理好,得人心,顺民意,不断提高执政者的威信,建设好法治国家,除需要法律、制度的保障外,还需要伦理和道德的支撑,也就是要实行以德治国。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宁。在强调依法治国的同时,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并坚决落实江泽民同志提出的以德治国思想。以德治国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治国者须有德,“为政以德”,“行德政以治国”。在当前,最重要的就是要以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行德政”的核心内容,要求党员干部尤其是高级干部,严守“官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道德观、权力观和价值观,加强道德自律,提高道德修养,加强党的廉政建设,为全社会作出表率,促进党风、民风和社会风气的进一步好转。
三是制度规则的理念。我们要根据法治社会的要求,实现由“权力为基”向“制度为本”的转变。要清除“潜规则”意识,增强政策的公开性和透明度,自觉克服主观主义、本位主义、地方保护主义。随着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及其他合作事务的日渐增加,各种矛盾和纠纷也会大大增加。因此,在实际工作中,我们既要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又要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学会并善于运用法律的手段来解决我国经济发展和对外经济交往及其他合作中出现的种种问题。在现阶段,我们尤其要慎重处理好党委与政府的关系。我们要强调加强党的领导,但这种加强必须建立在依据宪法和法律规定办事的基础上。各级党员干部要带头学法、懂法、守法,维护法律的尊严,使全社会养成法治之风。
四是执政安全的理念。虽然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但由于世界力量对比严重失衡,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所抬头,美国在经济、科技、军事上处于超强地位,力图建立单极世界,千方百计遏制世界多极化进程,因而国际竞争将日趋激烈。在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在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与资本主义经济在具体体制层面上的联系日益密切,但是作为两种有着根本区别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之间的矛盾并没有因为经济全球化的出现而消除,尤其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利用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等方式“西化”、“分化”中国,这些都对我国的政治安全,包括我们党的执政安全构成了巨大威胁。全党对此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果看不到这一点,将是很危险的。因此,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我们与国际国内敌对势力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分裂与反分裂的斗争将是长期、尖锐、复杂的。我们必须提高警惕,警钟长鸣,党员干部尤其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要树立起牢固的执政安全理念。只有居安思危,才能不断巩固国家安全,不断巩固党的执政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