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广西大学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2004-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李伟红 本报记者 刘昆 我有话说

一位情绪异常激动的学生来到广西大学心理咨询中心,刘惠珍教授凭着多年的心理咨询经验,意识到这位同学心理障碍已经比较严重,她一方面联系学生家长让学生到大医院接受药物治疗,一方面协助家长对学生进行家庭治疗。目前,这位学生的病情已明显好转。广西大学心理咨询中心自1990年成立以来,已接待了不少这样的同学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度滞后,使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困扰着年轻学子。如何为学生建立健康心灵的“防火墙”?广西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通过开设课堂教育、建立全校性心理辅导网络、建立针对贫困生的心理教育模式等途径,确保每一位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得到及时的疏导。

心理健康教育走进课堂

为了让每一个学生有机会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广西大学开设了全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针对目前大学生在人际交往、学习和情感三个方面的实际情况,分别开设《社交心理学》、《成功心理学》及《青年心理学健康教程》。同时,不定期开办心理健康专题讲座。比如在抗击“非典”期间,昼夜为学生尤其是被隔离的学生做耐心解释;在香港演员张国荣跳楼自杀后,专门为学生做了题为《抑郁症及其防治》讲座;为了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还给学生做了《新生的心理调适》报告。通过这些课堂,系统地为学生提供了科学、有效、实用的心理学技术和方法,促进了学生的心理成长与潜能开发,增进了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建立全校心理辅导网络

要把学生的心理问题消除在萌芽状态,关键要及时发现。建立全校性心理辅导网络则是及时发现学生心理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广西大学建立了由校级心理咨询中心、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及大学生心理协会构成的三级心理辅导网络。校级心理咨询中心由长期从事心理学研究的教师组成,负责整个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各二级学院心理辅导站由学院专职政工人员和班主任组成,负责本学院学生心理动态和日常心理咨询工作,二级学院的辅导员经过统一培训,考试合格后上岗。各学院在新学期开学时对新生进行心理测试,把有心理障碍或可能有心理障碍需要特别关心的学生筛选出来,建立心理档案,随时进行跟踪治疗。大学生心理协会则是利用同辈群体的力量开展校内心理咨询工作,同时,在节假日策划大型的心理咨询活动,例如,心理健康知识系列讲座、心理健康活动周、女生心理讲座等,使心理咨询成为学生可以正常畅谈的话题。

如今,在广西大学,心理咨询已得到了大学生们的认可,学生们由开始的“不好意思”,发展到“有问题找心理咨询中心”。 

心理咨询中心实行昼夜值班制度,心理咨询老师家里的电话也成了“热线电话”。为了拓宽心理咨询的渠道,学校网站还专门开辟了网络咨询方式,学生可以在线向老师咨询,也可以给老师发邮件。

给贫困生更多的关爱

一项针对在校贫困大学生心理状况的调查显示,过半数的贫困生存在着抑郁状态或抑郁倾向,贫困生抑郁状态高于非贫困生。

广西大学采取“经济扶贫”和“心理扶贫”双管齐下的方式,尽量给贫困生更多的关怀和帮助。一方面,学校通过设置勤工助学岗位,给贫困生自己赚钱的机会。每年拨出全校学生学费的10%用于勤工助学,并始终保证其中的5%直接用于贫困生勤工助学活动薪酬的发放,另外的5%则作为基金,每年提取基金利息一并纳入当年资金使用。另一方面,心理咨询中心针对贫困生容易出现的自卑、抑郁、孤僻、敏感等心理障碍,开设心理健康问题专题讲座。此外,校园文化的熏陶,让学生们在互相关心和帮助中营造积极向上的人际氛围,使贫困生在集体中得到更多的关爱。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