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败诉率”的背后

2004-04-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尹川 我有话说
俗称“民告官”的行政诉讼案件,作为被告的“官”方,其“败诉率”愈低,应说明其依法行政履行得愈好,可如今其“畸低”的“败诉率”,却竟然成为行政机关干预司法的写照和注脚了。据报道,根据浙江台州市中院的一份统计显示,实行行政案件异地交叉审理一年,该市审结生效行政诉讼案件45起,其中行政机关败诉29件,败诉
率64.4%,原告胜诉率51.3%。而未实行异地审理的上一年度,行政机关败诉率同期相比仅为13%。异地交叉审理保证了行政机关的败诉率接近真实水平,从而保证了司法公正。

依法行政,是政府及其部门的安身立命之本,也是政府及其部门工作的基本原则。但是,时下“刑不上大夫”的观念在一些政府领导的脑子里依然根深蒂固,以至于许多行政诉讼案件无法按照正常程序进行。而靠异地交叉审理的方式,确能从某种程度上保证政府的“败诉率”接近其真实水平,因为这样把案子挪出了作为被告的地方领导的“势力范围”,即使其想施压或干预,也往往鞭长莫及了。但这种审理方式在给被告政府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作为原告的百姓增添了不少“麻烦”。因为程序的变更,使得打官司的百姓不得不来回奔波,尽管为赢得官司的百姓不嫌其烦甚至还“满心喜悦”,但这些“麻烦”毕竟是法律体制缺陷带给他们的“副产品”,或者说是本不该其支付的“额外”的司法成本。只不过是与能尽量避免败诉风险或正义得到伸张的结果相比,支付这些“额外”的司法成本显得分外值得或完全可以忽略不计罢了。

宪法规定,审判机关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可一旦当行政机关成为被告时,司法活动就会受到牵制,并导致其丧失中立、公正的立场,这本身就是影响司法公正的最大障碍。而异地交叉审理方式作为一种现行审判体制外的“创新”,还分明折射出行政机关对司法实施违法干预的严重性,同时也是司法审判面对行政干预而被动“撤离”的无奈。更何况除了行政诉讼,其他诉讼领域的行政干预也不同程度地存在,都采用异地交叉审理的方式,现实吗?如此异地交叉审理之法,能否从根本上铲除行政干预司法的痼疾,仍不免令人为之担忧。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