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信息化就业 迎战大学生就业难

2004-04-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周文斌 我有话说

曾几何时,大学生就业难似乎成了一个问题。每年100多万朝气蓬勃的大学毕业生,不得不为就业而四处奔走。在多年来为人才缺乏感到苦恼的中国,这个事实看上去有些令人不解。

中国大学生真的过剩了吗?

据清华大学国情研究中心《国情报告》的统计数字,到2002年底,中国各类高等教育在校生数已

经达到1600万人 本科生人719万人 ,是1998年的1.7倍之多。单从在校生的绝对数量看,中国已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上高等教育规模最大的国家。美国从1969年到1997年的27年时间内,高等教育的总规模才增长了79%,达到近1500万人。也就是说,中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只用4年的时间就走过了美国27年历程,堪称壮举。

但眼下的这场就业危机,使得大学生深感失望。根据教育部2001年的估算,2001年全国大学本科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70%,待业率为30%,约34万人待业;2002年为37万人待业;2003年为52万人;2004年为69万人;2005年为79万人。2003年仅50%左右的签约率表明,大学生就业难题已经超出了人们的预料。

面对这种情况,大学生就业观念的更新与就业途径的多元化迫在眉睫。北京零点调查集团董事长、社会学博士袁岳认为 中国社会长期以来形成国家资源过度向白领精英阶层集中的现象。整个社会以往的观念是,大学生毕业后就当国家干部,大学生就是天然的候补白领,所有的人都推祟白领文化。这种社会价值取向的错误,使得许多大学生出现职业观念上的偏差。与之相比,美国人不存在职业歧视。在管道工、钢铁工、大卡车司机三个最有代表性的蓝领工作领域,有不少从业人员是上过大学的,但他们不会以自己的工作为耻。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副校长唐晓青断然否定“大学生就业难源于扩招”这种说法 “大学毕业生找工作难,应该从目前整个社会就业不足的宏观背景来分析,如果这批学生不上大学,4年前他们同样面临就业问题。”她认为,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属于结构性问题,表面的人才过剩只是相对过剩。北京韩建集团董事长田雄认为,大学生就业难,与他们自身存在的两大“弱点”有关。首先,刚毕业的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企业需要为此付出培训的时间和代价。另外,过去十几年间,大学生顺利找到工作已经形成一种固定观念,影响了新形势下的就业选择。当前,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断朝高层次、复合型人才发展。大学生在就业时,必须具备尽可能多的复合型知识技能,这样才有可能随时接受新的挑战。

专家认为:针对就业形势的变化,各高校、社会应该及时提供相关信息,针对就业形势推出一些个性化服务,完善就业网,使毕业生能多渠道了解用人单位信息。

在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的直接关注下,北京英泰普润教育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致力于打造一个借助无线新技术帮助大学生实现就业的平台,这就是诞生不久的“就业吧”网站 www.joyba.com 。一方面,它拥有全国最为完善齐备的学生资料数据库,全国各高校都将大学生的数据资料在教育行政管理体系的统一管理与指导下,将全部信息按照规范的格式汇总上报,使得JOYBA网站能够为全国的企业提供最全面的大学毕业生应聘信息;另一方面,学生则可通过网站、手机等终端工具,随时随地快速获取有价值的就业信息,包括企业招聘信息、职业规划咨询、职业技能培训、人才评测、求职发布、就业交友社区等全方位的就业咨询服务。与传统招聘求职网站相比,JOYBA独具动力强劲的无线增值平台,通过短信、彩信、IVR音信服务等,为用户提供互动性更强、沟通更及时、信息更精准的就业相关资讯,将把数百万大学生求职大军引入“信息化就业”时代。

JOYBA网站关注大学生从入学开始到毕业选择各种不同人生道路全过程,全方位、多角度地提供就业全程解决方案与贴心服务 针对高考学生的信息查询和专业测评服务;入学后的轻松休闲生活,提供大学特有的准成人文化娱乐服务;大学生活逐步深入后的实习基地和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活的自主创业和商务交易平台;为增强技能和求职砝码提供的各种、各级培训服务;大学校园生活相关的交通旅游资讯服务;提供大学生互助交易平台,方便学习生活所需,锻炼培养各种社会技能;针对大学生的求职就业出口提供的权威“求职招聘”服务;针对大学生出国深造出口的“出国留学”服务;针对考研一族提供的“全线考研”相关服务;针对自主创业人群提供的“创业平台”等,都将使得大学生活在JOYBA平台上获得最大的充实与完善。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