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部“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日前取得了阶段性成果。这标志着我国长期以来耕地“数量有数而质量无底”的局面已得到初步改观。该项目全面完成后,将在专家的指导下建立起我国耕地质量管理的信息平台,为政府投资决策和农业技术推广提供决策参考。
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农业部于2002年启动了
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项目。经过一年多的调查,完成了前期基础性准备和试点,形成了完整的工作方案和技术方案,并建立了县域耕地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该项目的实施是为了切实加强耕地质量保护和建设,推进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推广科学施肥技术、提高农产品品质和确保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而启动的。按照“试点启动、区域性调查、全面开展”的步骤,2003年,全国耕地地力调查与质量评价工作以区域性调查为重点,组织了环太湖农业区、珠江三角洲农产品出口基地、华北高效农业区及东北黑土区的耕地调查,摸清了项目区的耕地质量状况和影响耕地综合生产能力的障碍因素,形成了一大批成果,为当地农业发展、农业科技推广和农民增收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同时,项目充分利用高新技术,组织了以地理信息系统(GIS)为载体的国家、省、县三级耕地地力、土壤环境数据库和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调查共安排了14省24个县的耕地质量调查工作,完成耕地调查面积约2000万亩。通过对调查数据的分析,摸清了项目区耕地综合生产能力水平、土壤肥力水平及分布、土壤污染分布、农业投入对耕地质量的影响、耕地土壤适宜性等情况,形成一大批成果,并完成专题成果报告11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