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以科学的人才观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2004-04-29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党委书记 徐晨光 我有话说

推进人才强校战略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在高等教育面临大变革、大发展的形势下,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十分重要和紧迫。应该看到,当前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具

有许多有利条件:第一,我国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和人才问题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社会各界对高校人才队伍的关注度不断提升。这无疑为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供了最有利的外部条件。第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科技文化交流更加广泛,这为我们吸收和借鉴世界名校的人才建设和管理经验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为我们扩展引进先进人才的视野,吸引更多世界优秀人才参与学校和国家建设提供了广阔的天地。第三,近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家经济实力稳步提升,经济建设领域不断扩展,一方面为我们加大人才引进、培养、使用力度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支持和物质保证;另一方面为我们在更大领域开发人才提供了契机。第四,高校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长期实践,尤其是上世纪末以来,高校纷纷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在人才培养、人才管理、人才使用等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创造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做法和经验,许多高校逐步形成了富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建设机制,这些都是我们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宝贵财富。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看到,当前我国高校人才规模与高校教育迅速发展相比还相对不足,人才队伍的整体素质距离国际化的要求还有明显差距,高层次人才相对紧缺,尤其近年来,高校在人才建设方面存在着一些不符合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高等教育发展形势的观念和做法,给高校人才建设带来了深刻影响,使人才强校战略面临挑战。第一,存在官本位思想。由于受儒家文化的长期影响,官本位思想在高校仍未消除,“学而优则仕”的价值观念仍有一定市场,以学术资本换取政治资本的倾向日益突出,“崇尚名师、专心治学”的氛围不够浓厚,“学术至上”的观念仍未深入人心。第二,存在“重引进、轻培养”和“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不能一蹴而就。少数高校为了在短期内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追求一种急功近利的政绩观,期待尽快实现人才集成,片面注重人才引进和使用,忽视人才培养,对人才的培养缺乏长远考虑,使当前我国高校形成了以下现象:对不同办学水平的学校用同一标准进行评价;不同类型的学校按同一标准培养人才;对素质各异的人才实行同一标准的培养,这些现象的存在极不利于人才的培养,尤其不利于优秀拔尖人才的脱颖而出。第三,存在片面追求人才个体效应的现象。注重对学科带头人、学术精英等高层次拔尖人才的引进,忽视学术创新团队和人才群体的建设,造成人才合力不能形成,人才群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充分发挥,制约了学校整体创新能力的提高。第四,存在“重资历轻业绩”的现象。虽然国家已提出要建立以“能力、业绩”为主的科学人才评价标准,但在高校重学历、资历,轻能力、业绩的思想仍然存在,论资排辈现象还很突出,人才的价值得不到充分展示,严重挫伤了创新拔尖人才尤其是中青年学术骨干的积极性,不利于人才辈出、人尽其才局面的形成。第五,人才恶性竞争的倾向比较严重。不按照学科发展需要,盲目引进人才,造成人才资源闲置;高薪挖人,重金抢人,造成人才浮躁,见利思迁,人才资源浪费严重。要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必须更新观念,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更新人才观念推进人才强校战略

更新人才观念,是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前提。高校应根据人才发展规律和人才建设的实际,积极创新人才观念,树立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科学人才观,为全面推进人才强校战略提供坚实的思想保障。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要确立“师本位”思想。确立“师本位”思想,就是要强化“教师是办学主体力量”的理念,强调教师在学校建设中的核心作用。清华大学前校长梅贻琦曾说过:“大学者,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从学校发展战略高度看,建设一支拥有优秀拔尖人才和大师级人物的教师队伍确实对学校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把要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作为办学的第一任务和提高办学水平的关键所在,通过创建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来带动党政管理队伍和教育辅助人员以及其他技术人员队伍建设,提高高校人才队伍整体水平。高校领导要始终树立“以人为本、以师为先”的观念,倡导形成良好学术环境。要坚持以人为本,创造有利于人才安心工作、迅速成长、施展才华和脱颖而出的软、硬环境,为学术带头人、优秀技术人才和学术精英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条件。要动员学校各方面的力量,努力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对教学、科研人员尤其是中青年骨干教师的价值要予以充分肯定,不断优化人才成长环境。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要坚持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人才的科学发展观,就是要克服人才队伍建设中存在的急功近利行为,要根据人才发展规律,既重视现有人才队伍建设,又重视人才后备队伍建设;既重视个体人才引进和培养,又重视人才队伍的整体优化,实现人才队伍整体水平的提高。要做好人才队伍建设战略规划;要坚持分类培养的原则,加强对各类人才的培养;根据不同类型人才的特点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培养方法,逐步形成规范的培养政策体系;要实行分类管理,加强对各类人才的管理工作。要做好人才引进、使用工作。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要注重人才整体效应的充分发挥。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一个显著特征是高度综合化,许多重大的科学研究成果都是多学科协同攻关完成的,以学科群的方式进行学科建设是20世纪学科发展的重要特征之一。因此,在人才建设中,我们要转变过去片面追求人才个体效应的做法,注重人才整体效应的发挥。第一,要制定符合学科群发展要求的人才引进培养规划,以培养造就高层次人才带动整个人才队伍建设,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第二,加强创新团队建设,形成人才群体合力。要按任务和项目组织各类攻关团队;对优秀团队,要保护与教育并重,培植与引导相结合;要注重团队文化建设,以形成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调动人才群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确保人才群体合力的形成,实现人才整体效应的最大化。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标准。如何判断人才、衡量人才?我们必须自觉地确立以能力、业绩而不是以学历、资历为主要依据的人才评价标准,扭转过去存在的片面强调学历和论资排辈的倾向,从更加广阔的范围内选拔能力较强、业绩较突出的人才。对于高层次人才,我们不仅要看其自身素质,还要看他的发展潜力和发展质量;不仅要看其科研成果的多少,还要看他转化科研成果的能力。

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就要加强培养创业型人才。创业型人才是时代发展的需要。创业型人才的特点包括:一是“求职”;二是“创造新的就业岗位”。与就业型人才相比,其功能有了进一步扩展,与社会经济生活联系更加紧密。当前我们在人才培养模式上要实现从就业型人才向创业型人才的转变。高校要倡导人才创业观念,营造人才创业氛围;要搭建人才创业工作平台,鼓励人才参与社会经济建设,强化人才服务社会的观念;要积极创建人才创业机制,增强人才创业能力,充分发挥人才在创造社会就业岗位方面的作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要紧紧围绕创业人才的素质要求加强人才创业教育,不仅要重视人才的知识掌握和能力训练,还要重视人才的创造潜能的发挥,使人才的创业意识、创业品质、创业能力和创业知识不断提高。要把人才的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起来,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目标和部署,及时调整人才培养规划,使人才参与国民经济建设的能力不断提高。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