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一名高中毕业生,高考落榜回到农村当了村支部书记,上大学一直是我的心愿。去年,四川省委党校函授学院专门为我们村干部开办了‘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我第一个报了名,一边在农村工作一边读书,党校让我实现了上大学的梦想。”――泸州市龙马潭区特兴镇安民村33岁的村支部书记张再华如是说。
让村干部成
之后,一个以村干部“学历 能力”培养为特色的“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迅速在四川宜宾、泸州、乐山等地党校开办,1000多名“泥腿子”干部跨进了党校的大门。他们将经过三年的学习,考试合格后领到梦寐以求的大专文凭。党校这所特殊的大学,成为“村官”们成才的摇篮。
办,就要建立机制
2003年,泸州市的一份调配报告显示 全市现有村级干部11719名,其中具备大专以上学历的仅次于207人,占据1.7%,农民群众对他们的工作能力和致富本领普遍不满意。宜宾市委副书记尹德宏讲道 “农民要想奔小康,需要‘领头羊’,加大农村基层干部的教育培养势在必行。”
2003年4月沪州市委组织部与市委党校联合发出《关于开办农村基层干部大专班和城市社区干部本科班的通知》,明确提出 “在补充乡镇公务员时,要专门安排一定的名额用于招收优秀村干部,参加学习并取得毕业证书的同志在同等条件下可考虑优先录用”。
培养费用是制约广大基层干部参加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他们提出了“四个一点”的学费减免资助保证机制,即 省、市、县三级党校每人每期减免学费100元;区县委组织部从自留党费中资助每人每期学费100元;区县乡 镇、街道 财政资助每人每期学费150元 其中区县100元,乡镇街道50元 ;市级定点联系单位或相关部门资助每人每期学费100元;其余费用由学员个人负担。这样,一般村干部的学员每期个人只需负担不到200元,古蔺、叙永两县所属贫困乡镇学员每期个人负担只有几十元。
沪州市委副书记刘俊泽说,农村基层干部的培训,着眼长远,多算政治账,多算大账,多算长远账,多算活账。把大学办到百姓的心头上。
教,就要教出品牌
面对这一批从田间跨进校园的特殊学生,省委党校函授学院确定了走“学历教育 岗位培训”相结合之路,走“农村管理者培训 农业技能培训”相结合之路,高起点、高标准、高效能,全力打造一支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质量是办学的生命”。报名入学的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学员,必须经乡镇党委推荐,区、县组织部门审查,省委党校考核合格才能录取入学。2003年3月,宜宾市报名参考人数达到1130余名,经严格的考核,实录541人。
选好配强师资是务求教学实效的关键环节。在村干部大专班授课的老师,必须符合三个条件 第一,必须有中级以上职称,熟悉“三农”问题,教学能力较强;第二,授课教师教案必须经由校领导、教研组、学生代表和组织部有关人员组成的评审组评审,合格后方可讲授;第三,面向全省,选聘一流专业技术人员讲授农村实用技术课。一年来,他们先后与省农业厅、省农科院、省畜牧局等涉农部门建立友好关系,聘请专业技术人员100多人次给农村经济管理大专班学员授课。
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农村工作的适用性和可操作性,让学员能学有所获,学有所用,每学期真正掌握1―2门实用技能。如南溪县开设了《畜禽饲养新技术》、《蔬菜种植新技术》、《水果栽培技术》等课程,兴文县开设了《旅游开发与管理》课程,筠连县开设了《名优茶加工》、《林业实用技术》等课程,而演讲及电脑、公文写作成为他们的必修课。
鉴于村干部大专班学员的特殊性,把大学办到“田间”、“地头”成为一大特色。各地党校先后建立了校外学习培训基地,学员在校园学理论,在田间学技能,在现场学本领,教学方式灵活,深受学员欢迎。
宜宾市委副书记梁熙扬感叹 “过去曾提出每村一个大学生,但往往仅是下派锻炼,是‘飞鸽牌’人才。而今,土生土长的村官进入自己的大学,是安心奋斗在农村的‘永久牌’人才,能真正带领村民走向富裕。
用,就要让群众致富
“进党校没有白进”――这是党校村干部大专班学员的心里话。
南溪镇石林村村支部书记张培文喜滋滋地讲起了最近工作中的一件事情 一家婆媳之间为一件小事闹出了矛盾,找到他们解决。“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在以往是最头痛的事,但这次他将哲学课程中学到的有关矛盾的知识端了出来,用辩证理论分析轻松地化解了家庭矛盾。长兴镇新生村在退耕还林之后,种了一万多亩麻竹笋,年产2万多吨。这种笋子肉质鲜嫩可口,营养丰富。过去由于经营分散,没有形成规模,村民们仅销售原始产品。通过党校学习,老支书陈明贵思维方式开阔了,下一步准备采取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公司 农户”的模式,把南溪的麻竹笋品牌树起来。叙永县兴隆乡西乡村、顺江村两位村支书从党校回到农村后,带领当地农民种植蚕桑2000多亩,采用了“支部 协会”的协议合同方式,充分调动了当地农民种桑养蚕的积极性,仅此一项人均增收200多元。
通过一年的学习,党校村干部大专班学员们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在带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征途上,信心更足,办法更多,措施更得力。
据悉,四川省委党校决定从2004年秋起,在全省23个市州,100多所县级党校全面启动“村干部培养工程”,力争3到5年时间,使全省中青年农村基层干部都能参加严格的学习培训,培养出一批真正留得住、用得上的农村人才,带领群众投身到致富奔小康的第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