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我们先是去了格林尼治天文台,回来路上,弯到一家叫“金筷子”的中餐馆吃午饭。
一路上我们都是在中餐馆用饭,都是五菜一汤。这是导游安排的结果。虽然人在欧洲,仿佛依然吃在福建。中餐馆的老板大多和我们在国内见到的餐馆老板并无二样,脸上油腻,身子肥肥的。我们还碰到一个福建长乐的老乡,为了
“金筷子”是一个女老板,三十五六岁模样,齐耳短发,头发柔柔的;脸不大,眼睛却特别大,那眼睛弥漫着伦敦的雾,有点儿迷惘,有点儿忧伤。她穿着黑长裙,白汗衫,素素的。和平常用餐没有什么两样,她先是为我们上了茶,接着上饭上菜了。
边吃饭边聊天。三句不离本行,我们聊起了写《哈利・波特》的伦敦女作家JK・罗琳。这时,女老板凑过来问了:“你们几个,是什么团呀?”我们告诉她是出版方面的。她“哦”了一声,分别为我们面前的小碗盛了汤,说:“罗琳先前也常到这里吃饭。她本来也没有什么钱,为了带好小孩,动了给孩子写故事的念头,一写就成功,现在名声大了。”她似乎对我们是搞出版的来了兴致,话稍多了几句,淡淡地说:“我是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大院里长大,我继父在那儿当美编,他叫李某某。”我说:“是他呀,还是一个名人。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很多书都是他设计的。常买人文版图书的人,肯定知道李先生。”这似乎有点出乎她的意料,“是吗?他还这么有名呀!”我仔细瞧了她一眼,她说不上漂亮,然而有一种气质在,是那种有一定文化层次的未婚大龄女性所特有的气质,有点冷,有点无奈,仿佛还有点渴求。
这时,突然响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声。我们几个全都抬起了头,先是对视一眼,接着就寻找声音发自何处。在伦敦,还能听到我们的国歌?!原来,是从女老板的口袋里发出的声音――是她的手机响了。她的手机铃声设置为我们的国歌声!她到一旁接电话了。
在国内每天听这支歌,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具有如此特殊的震撼力。这音乐,强烈地撞击着我的心灵。一时间,我们几个都沉默不语了。
接完电话,她过来又为我们每人加了一小碗汤。我们问,你的手机中怎么会有国歌声呢?她说:“想家。特地灌进去的。”
我品味着她的“想家”二字,还品味着“金筷子”这个店名,筷子,是中国才有的,“筷子”却是“金”的!中国的筷子,在她心中有多大的分量啊!
过了会儿,我问:“最近有没有回到国内看看?”她说:“去年春节回北京了,什么人也没找,3天都打着车在街上转……”
北京,是她长大的地方,有同学,亲人,熟人,她却谁也没见。也许,她的爱遗失在北京的某个公园,遗失在依然款款而流的水中?
还是她打破了沉默:“我给你们加一道菜吧。”一会儿,她送来了一盘青菜,这是我们欧行路上惟一的一次加菜,虽然只是一盘青菜。
我们走了。女老板把我们送到门外,神情恋恋的,又把我们送到了停车场。起风了,我们要上车了,请她回去。她说:“一路上要多小心啊,过马路要小心啊。英国的方向盘在右边,和国内的不一样,过马路要先往右边看,不是像国内那样朝左边看啊!”她的语气,像母亲送孩子上学,像妻子送爱人远行……她是一个多么善感的人啊,我们点着头,却什么也没说,用眼神和笑容向她告别。这时,她的手机又响了……
所有的中国人都远去了,只有她留在这伦敦的风中。这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她那手机里发出的国歌声,在她的生命中是多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