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为农民送新书送好书

2004-05-14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杨光 我有话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农民看书难、买书难、农村图书馆藏书少的问题,政府决定把“送书下乡”这一临时性活动上升到“送书下乡工程”的高度加以实施,并于2002年12月8日在革命圣地西柏坡正式启动。从此以后,“送书下乡工程”由文化部、财政部共同实施,国家图书馆具体承办。时至今日,该工程已经启动一年有余,部分地方图书馆

反映,“送书下乡工程”基本改变了以往“送书下乡”送“库存积压”的现象。日前,文化部社会文化图书馆司及有关部门又为2004年度的“送书下乡工程”做好了准备。据悉,在未来的三年里,带有“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专用标识的图书将陆续送到农民手中。

变“出版社馈赠”为“国家拨款”

目前,我国有2330个县级图书馆,乡镇文化站42024个,农村集镇文化中心22171个,文化俱乐部104587个,基层图书室59312个,这些设施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阵地。但由于受经济条件制约,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图书室,多年来没钱买新书,致使这些图书馆、室基本上无人光顾。对于这种现象,文化部副部长周和平说 “实施送书下乡工程就是要将新书及时送到这些图书馆供广大农民群众阅读,改变目前基层图书馆、室名存实亡的现状,使它们真正起到活跃农村文化生活的作用。以前,送书下乡,所送之书主要是由各出版社提供,这样一来,很容易就变成了送库存书下乡。从去年开始,送书下乡工程改由国家财政集中拨款实施,预计在3年内拨出6000万元购书专款,将500万册图书送到300个贫困县、3000个乡镇图书馆。去年,政府已将2000万元的实用图书配送到经济欠发达地区的500个县级图书馆、10000个乡镇文化站图书室,这样,通过3年的努力,基层图书馆有设施无图书、无新书的现状,以及农民看书难、看新书难的状况有望得到改善。”

变“送库存”为“送实用”

为了改变以往送书有数量没质量、农民几乎用不上的状况,在“送书下乡工程”正式启动前,政府将往年由出版社承担“选书”并无偿赠送的形式,改为请专家教授为农民“选书”,让熟悉基层情况的人送书,从而将“送书下乡”真正落到了实处,这就是所谓的专家选书、集中采购、统一装帧、直接配送的实施办法。文化部社图司图书馆处处长张小平介绍说:“通过去年的调查,我们基本上了解了各地产业结构是什么状况,主导产业是什么,当地农民最需要哪些书,农民群众对政府送书下乡有哪些具体要求等等,这些信息将成为今年送书工程的重要参考。

送去“先进文化”抵制“低俗”“媚俗”

改革开放以来,农村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但市场的负面效应也给农村文化事业带来一些消极影响。在一些地区,“低俗”“媚俗”充斥市场,迷信活动屡禁不止。张小平说,我国农民受教育程度偏低,导致“低俗”“媚俗”文化活动在农村还有很大市场。要抵制腐朽文化,就要提高和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努力为他们提供汲取先进文化和科学知识的途径。“送书下乡工程”正是让先进文化占领基层文化阵地的一项有效措施。

“送书下乡工程”确实为广大农民带来了实惠。陕西省西柏坡镇霍家沟村村民霍兵怀说 “这些书确实成了我们致富的活字典,我养的鸡得了病,以前用土方看不好,现在按送来的书对症下药,一治就好了。”山西省一位具体落实“送书下乡工程”的工作人员对记者说,去年送书时一位大爷看到“送书下乡工程”的运输车时激动地说 “这下好了,农闲时可有事干了,省得小年轻没事干看些乌七八糟的演出,看看书学点真本事才是正事。”

从过去的“送书下乡”,到如今的“送书下乡工程”,农民们亲身感受到了政府对自己的关心。从他们朴实的话语之中,也可以看出“送书下乡工程”确实给他们带来了实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