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非典过后,心里闷得不行,总想拍一部离城市远一点的戏,哪怕是个苦戏。恰好,电视连续剧《最后的骑兵》找到了我,初看剧本心里并没有在意,心想无非就是一些当兵的和一群战马的事能怎么样呢
可是,当我认真读完剧本,被剧中的连长、指导员以及战士的形象深深吸引了。我反复问自己,现实生活中有常问天这样的人吗?任性、单一、固执、朴实,甚至有点犯傻,就他那个性、就他那么固执能当好一个连长?而且一干就是十几年?一种强烈的好奇油然而生。读完剧本,我想到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必须下基层、到军营中去寻找、捕捉未来的艺术形象。
真应该感谢和我同吃同住二十天的那些骑兵连的战友,忘不了和战士们一起挖土坑、敲钢钉、搬石头、搭营地的艰苦;忘不了14个人住在一个大帐篷中,不洗澡、不脱衣,只能侧身挤在一起睡不踏实的夜晚;忘不了那些年轻的战士几十个人吃一盆菜,却吃得比年夜饭还香的快乐;忘不了“八一”之夜,烛光中战士们眼里的泪光和表达思念的悠悠歌声;也忘不了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孤单放马人的背影,陪伴他们的只有天上的彩云、星星和身边的小草;更忘不了他们收到辗转几个月才到的家信,就像过年一样的兴奋。
大西北酒泉的坦克场八九月的骄阳就像火焰一样,为了抢拍大场面,所有人都没有时间吃饭,大家坐在马背上一呆就是一天,留下的是脸上的汗水、剩下的是湿透的军装。没有一个战士发牢骚、有报怨,问他们为什么能坚持,他们的回答让我感动 你们来拍我们的生活,能想到我们,就说明祖国和人民时刻惦记着我们,我们就得拿出样子来。
记得一次拍摄坦克和马一起冲锋上山的戏,不巧下起了大雨,本来就泥泞难走的山路更无法行进,马蹄子陷入淤泥中把我从马上摔了下来,战士们将我团团围住,用自己的身体支起帐篷,等待救援。平素少言寡语的他们异口同声地喊着:大哥,老连长,你坚持住 那情景就像是在戏里、也像是在梦中。至今,我都能听到那种亲切的呼唤。
《最后的骑兵》拍完了。坦诚地说,这是我演艺生涯中最艰苦的一部戏。然而,如果再拍这样的戏,我还会去,因为在短暂的20天下生活,3个月的拍摄工作中,我已经被军人的风采、军人的奉献、军人的价值征服了,我感到满足。《最后的骑兵》马上就要在央视一套黄金档播出了,我没有兴奋,却有许多不安,演完了一个常问天我觉得不够,因为还有太多的常问天等待我们去塑造、去讴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