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杭州5月22日电 在经济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诚信被越来越视为价比黄金的资源。近年来,这个区域内的16个城市的政府不约而同地打出了“诚信建设”的口号。跨地域携手共建的不懈努力和借助高科技手段的信息互通,正使长三角的“诚信建设”形成众志成城之势。
长三角16城市包括
在宣言的签署地湖州,“诚信建设”再次掀起高潮。市长黄萌说,湖州下一步的诚信建设将建立“三三四”体系。即“三个主体” 政府一个主体,企业一个主体,个人一个主体。政府始终不忘取信于民;企业主体是根本,企业的行为,包括产品的质量、对银行的信誉、社会的信誉;个人信誉是基础,让每个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形成社会风尚;“三大信用工程” 一是万家企业的信用工程,工商部门、财税部门把企业所有的数据、资料,全部采集进入电脑,作出评价,并全部联网实现跨区域资源共享;二是农村信用工程,让农民懂得诚信的同时不被欺骗;三是个人信用意识的培育工程,包括学校、社会都进行宣传,就是个人信用的培育;“四个活动” 信用的宣传活动、社会信用系统的平台建设活动、信用的评价活动和信用秩序的整治活动。工商、财税、金融部门对企业的信用都建立了一个信息库,互用共享;地税、国税、工商、质监等部门对企业诚信的评价体系、惩罚体系。目的就在于其对失信企业和个人,法院、检察院、金融部门联合采取行动,不能让失信的个人、失信的行为在湖州有立足之地,要使其成为过街老鼠。
在杭州,记者近日获悉,犯有“用虚假信息申请信用卡”“长期投资不还本息”等7种缺乏诚信行为的人,将被录入由8家商业银行共享的“黑名单”库。姓名一旦进入这个信息库,将不能再从银行获得个人消费贷款等服务。据介绍,这个已进入启动阶段的“银行卡不良信息共享系统”,是我国首个包括不良持卡人、不良特约商户等银行卡重要负面信息在内的全国性、跨银行的不良信息共享平台,它实现了各成员银行之间不良信息的内部相互沟通和交流。目前,已有工、农、中、建、交行、招行、广发、深发等8家银行参与共同建设,并在杭州、南京等城市试点。
上海市主要领导说,社会诚信体系建设贯穿于上海新一轮发展全过程,要逐步健全诚信法规体系,加快形成信用产业链,要继续推进信息化社区建设,加快制订有关标准、规范。上海最新的“诚信建设”规划提出,争取用3到5年时间实现“四个基本形成” 较为活跃的信用市场需求;有一定规模的信用中介服务行业;相应的信用法规制度;较为完善的社会制约机制。到2005年,个人信用联合征信服务系统的信用记录入库人数要达到600万至700万;个人信用报告查询从目前的每日4000份增至超过10000份。届时,上海的主要经济领域和要素市场以及一半以上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将建立信用档案,开展信用管理和服务。
江苏为加强对全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的组织领导,成立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领导小组,由省经贸委、发改委、信息产业厅、劳动保障厅、公安厅、工商局、国税局、地税局、质监局、药监局、省政府法制办、人行南京分行、南京海关和省法院等部门负责人参加,负责组织推进全省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各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
苏、浙、沪三地有关部门不久前在杭州签署的一份合作会议纪要显示,三省市将共享企业信用资源,共同开发企业信用交换平台,形成统一的信用评价指数,通过“经济户口”的融通,建立苏浙沪三地一体的信用监管体系,实行企业黑名单的警示通报制度,对有不良警示记录的企业进行三地联动公示,限制和禁止已经吊销企业执照的负责人跨省、市办厂、异地经营。
温州市委书记李强说,温州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曾经就信用问题失去了很多。一个地区也好,一个企业也好,人才、资金、项目,这些东西以后都可以从外面引进,惟独信用不能引进,信用只能靠自己。因此,信用是支撑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的一种长远的战略资源。温州市统计局一项调查显示,市民对信用建设的支持率高达97.43%。
专家指出,长三角16城市联合签署“诚信宣言”可能催生长三角都市圈范围内具有跨界服务功能的非政府组织,有效弥补“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的中间领域,既有助于跨地域、跨所有制的资源整合,又能创造出一种相互谦逊、容忍、信任、合作的新区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