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农民工成为企业争抢的“香饽饽”
如今,在天津市宝坻区悄然出现了一批“农村猎头”,他们走村串户“明察暗访”,专门为当地服装企业“猎取”技术熟练的农民工。目前在宝坻区,越来越多的农嫂、农哥被“土里淘金”,成为当地企业争抢的“香饽饽”,一大批优秀农民人才开始享受月薪千元以上
一般所说的“猎头”,是指那些专门挖掘各类高级人才的专业人士。宝坻区是天津市最大的出口服装生产加工基地,近年来,随着订单的增多,企业用工激增,熟练工日益紧俏,到目前缺口达6000多人。为弥补不足,当地企业在自行培训工人的同时,纷纷高薪委派专人面向劳动力密集的农村地区招聘熟练工,“农村猎头”于是应运而生。
无独有偶,1.34万京郊农民业已成为上班族。北京市乡镇企业局5月8日公布的最新统计显示,今年前4个月,郊区乡镇企业总收入为814.6亿元,同比增长23.8%。值得关注的是,乡企已成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要载体,今年新吸纳本地农村富余劳动力1.34万人。
京郊乡镇企业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来源。今年一季度,乡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28.6亿元,同比增长12.6%。统计还显示,2003年,郊区乡镇企业为职工提供的可支配收入总额达到119.8亿元,职工人均近万元,郊区农民人均3350元,占当年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比重达到53.8%,同比提高3.3个百分点,与上年同比人均净增480元,郊区农民人均增收部分的70%来自乡镇企业和农村二三产业。
“镇安家政女”走出大山进京城
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五个家政服务员培训试点县和五十个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示范县之一的陕西省镇安县,通过有组织、有计划、市场化运作的方式,大力开展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精心打造“镇安家政女”这个劳务品牌。目前已有百余名勤劳朴实的“镇安家政女”带着脱贫致富的梦想走出了贫困的大山,步入了繁华的京城,正在用勤劳的双手改变着自己的命运,谱写着新的人生。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陕西省镇安县目前有3.5万人无法就业,随着山区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每年还有4000余人从农业产业中转移出来,再加上每年毕业的初高中学生,需要就业的人越来越多。镇安县数万名富余劳动力何去何从?作为西北五省区唯一一家首批进入全国百强示范校的陕西省镇安县农广校及时转变思路,根据市场需求,整合各方力量,将工作重心由单纯的大中专学历教育向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培训转移,以农村初高中毕业返乡女青年为主要对象,采取技能培训、安置就业和维权服务一条龙的运作机制,确保学员学有所成,有业可就。首批经过规范化、系统化技能培训的60名“镇安家政女”已于2003年12月输送到北京,并在2天内都找到了各自满意的工作,学员们所服务的家庭均为高干、高职、高薪和高素养的家庭,月薪扣除吃住费用后收入都在500元以上。“镇安家政女”为何在京城如此抢手 据中青家政总公司董事长庞大春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市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目前仅北京每年就需要15―17万名家政员,而各地输入却不足8万人。虽然潜在的市场需求很大,但是,如今家政服务员已不是传统意义上的保姆,急需输入像“镇安家政女”这样的富余劳动力。
阳光下,这群“镇安家政女”脸上的笑容显得更加灿烂,记者在衷心祝福她们的同时,盼望着今年国家六部委正式启动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真正成为一项民心工程,为广大的农村富余劳动力送去希望,帮助他们尽早摆脱贫困,使更多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像“镇安家政女”一样融入到都市生活中,去播种希望,收获喜悦。
8年将阳光培训2亿农民工
记者了解到,农业部、财政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科技部和建设部决定共同组织区和革命老区,通过对农民进行15-90天的定点和定向职业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家政服务、餐饮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阳光工程”是公共财政支持开展的非农职业技能示范性培训,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各类教育培训单位按照政府推动、学校主办、部门监管、农民受益的原则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重点是在粮食主产区、劳动力主要输出地区、贫困地、酒店、保健、建筑、制造等用工量大的行业的职业技能,并保证受训农民能够转移就业。农民可以自由选择培训单位、培训内容和培训时间。
从2003年到2010年,我国将陆续对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名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目前,在我国的农村劳动力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2003-2010年全国农民工培训规划》提出的农民工培训的具体目标是 2003年到2005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1000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转移就业前的引导性培训,对其中的5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5000万名农民工进行岗位培训。2006年至2010年,对拟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的5000万名农村劳动力开展引导性培训,并对其中的3000万人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同时,对已进入非农产业就业的2亿多名农民工开展岗位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