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学籍预警与教学督导成为硬措施

2004-05-25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夏斐 通讯员 李灿华 普进 我有话说
省级优质课程由原来的7门增加到15门。材料工程、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两个专业评为省级“品牌专业”,另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在全国大学生英语四级考试中,一次性通过率达到45.6%,高于全省本科院校平均通过率近11个百分点。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中,连续8年获国家一、二等奖。荣获第二届全国大学生“挑战杯”创
业计划大赛金奖,在11个获得金奖高校中是惟一的非教育部直属大学。这是记者最近在武汉科技大学发现的一组数字。学校党委书记吴国民对这组数据的解读是:这是“教学质量年”的显著成果。可以这么说,如何提高本科教学质量,是高校领导心中的“痛”!武汉科大实施的“学籍预警”和“教学督导”被证明是有效的硬措施。

学籍预警:“边缘学生”回头有“岸”

每年,全国各高校总有些“边缘学生”因学习成绩太差被退学,不少学生幡然悔悟却已回头无“岸”。怎么办?武汉科技大学实施了学籍管理预警制度,着实令这些“边缘学生”看到了“悔过自新”的曙光。该制度规定,学生考试不及格课程门数一旦达到规定数目,其家长将收到学校直接送达的“险情”通告,请家长协助学校督促学生认真对待功课,迎头赶上。据该校教务处长盛建龙介绍,本学期实施预警制度以来,共预警835人。根据各学院反馈的统计数据,除个别学生因无家庭电话暂时不能通知到家长外,其余家长均已知晓。武汉科大副校长孔建益说,实行学籍管理预警,对被预警的学生要从各方面进行帮助,对他们要有爱心、信心和耐心,特别是学生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任课教师,都要做细致的说服教育工作,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力,促使他们朝好的方向发展。学籍管理预警还只是一个方面,学校还将从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和心理素质等三个方面实行分类预警,并计划开发学生管理信息系统,实行预警信息网络化管理,由学校、家长和教师共同关心帮扶这些学生。

教学督导:课堂来了位“老学生”

武汉科大材料与冶金学院材控专业某班学生很奇怪,课堂后排时常多出一位“老学生”,不声不响,只顾听课做笔记。每个月总能看到一两次,不过有时是在《大学物理》的课堂,有时则是在《理论力学》的课堂。原来,这位“老学生”是该校督导组十位督导员之一的刘志军教授。督导组成员全部为教学经验和教学管理经验丰富,热爱教育事业,愿意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做出贡献的老专家、老教授。督导员看似闲职,责任可不轻:深入课堂听课,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状况、学生的到课率、学风等情况,总结教风、学风建设中的经验和不足。听课后,还要与授课教师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准备等方面进行交谈,帮助教师提高教学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他们还参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的评定,教研项目的评审,教学计划的审定,对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对教学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资源配置、师资队伍建设提出意见和建议。教学督导组只是该校本科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该体系还包括――校、院两级领导干部和教育管理干部听课制度、两级教学督导制度、学生教学信息反馈制度。并且不断完善和延伸:坚持学生持考试证参加考试制度,规范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工作,评选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和优秀指导教师……年年都是“教学质量年”,其实学籍管理预警制度、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体系,都是武汉科技大学“教学质量年”的“副产品”。如今,武汉科技大学在校生由1999年的1万人增加到2.5万人。招生规模扩张,办学模式、办学层次多样化,生源情况差异化增大,保证教学质量稳中有升成了学校的头等大事。校党委书记吴国民多次强调:“教育教学质量是高等学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学校的生命线,保证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是学校永恒的中心工作。”校长刘光临也强调要理顺“三个关系”:办学规模与教学质量的关系,教学与科研的关系,发展与投入的关系。规模的扩张提高了办学效益,但同时也给教学质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和冲击。教学质量特别是本科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存之本,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教学质量年”在全校教代会上被确立,围绕着提高教学质量的工作也轰轰烈烈地展开了:1500万元专款用于专业和学科、课程、教风与学风、师资队伍、实验室与教学基地等教学基本建设;制订和修订了18个教学管理文件,教学思想、教风学风、教学效果、教学管理等10个指标28个评价项目都过硬。各学院在提高教学质量方面也“各显神通”:理学院在数学类试点班本科生中实行导师制,每5名学生配一名具有中级职称以上的教师为学生成长导航;该院的机械基础课成为全省高校6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之一;管理学院推行“培优补弱”活动,提高了学生的考研积极性和学习信心……今年,武汉科技大学“努力实现学校的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中,教学质量工程为三项工程之一。学校各拨款2千万元用于学科建设和本科教学。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