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数据修复呼唤产业链

2004-05-2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齐柳明 我有话说

日前,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在京宣布,率先进入数据修复高端技术领域,其多项数据修复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填补国内多项技术空白。

信息化时代,人们把大量数据保存在电脑中。但是,病毒、存储介质故障、误操作等各种意外不时导致数据破坏,给用户带来极大损失。据专家介绍:今年五一期间,“

震荡波病毒”大规模爆发,中心接到很多报修电话。中心专家还介绍,2002年,国家某单位总容量2000G的磁盘阵列损坏,经半个月才修复,共用去120G至200G硬盘27块,恢复了阵列中的全部数据。还有国家某部门存储上报国务院报告的磁盘意外损坏,多少人几个月的心血眼看要付之东流,经中心连夜修复,于次日安全送出,避免了损失。这样数据修复的案例不胜枚举。

据统计,过去两年,全球经历数据灾难的公司中,有43%的公司因数据毁坏无法重新开张,29%的公司倒闭。全球每500个数据中心中,每年就有一个要经历1次灾难。面对数据丢失的严重后果,许多行业,如银行、证券等花费巨资保存数据备份,但仍无法百分之百保证安全。在我国现有的4000多万台计算机中,每年至少有40万台出现数据损坏丢失。

尽管有数据存储备份,但数据修复技术已成为计算机安全技术中的一个独立分支,是一个崭新的技术领域。事实上,数据修复也是数据和信息安全的最后一道屏障。在国外,数据修复产业已成为一个蒸蒸日上的朝阳产业,前景广阔。目前我国数据修复更多集中于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等领域,尚处于初级阶段。数据修复高端领域一直是我国的软肋,这也是形成我国数据修复市场产业链最薄弱的一环。据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的专家介绍:对于数据修复市场来说,领先的技术,洁净的环境,规范的服务,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是进入数据修复高端领域的四大必不可少的条件。而这些软、硬件条件,成为我国大多数数据修复公司进入高端领域迈不过的门槛。

国家信息中心信息安全研究与服务中心成立于1987年,是我国最早从事信息安全保障的单位之一。2001年成为全国惟一从事数据恢复业务的计算机安全服务定点单位。目前中心已具备千级洁净间,可以恢复各种存储介质中的数据,包括硬盘、磁盘阵列、磁带和各种移动存储设备,不会受操作系统的限制。标志着我国数据修复达到国际一流水平,拥有了与国外竞争对手抗衡的实力。

尽管如此,我国数据修复的产业链远未形成。仅靠国家信息中心一家,偌大的数据修复市场恐怕难以形成百舸争流的繁荣局面。

据统计:仅在北美就有400多家数据修复公司,一年的市场营业额达1.5亿美元,且每年以50%的速度递增。据IDC调查分析:2000年全球信息安全服务市场规模达67亿美元,至2005年底将扩大为210亿美元,平均年增长25.5%。在行业用户方面,金融业占信息安全服务市场份额最大。2000年全球金融业信息安全服务市场规模为8.48亿美元,据IDC推算,这一数字在2005年将增至22亿美元。就地区而言,亚太、中南美、西欧等地市场增长较为显著。而今后5年内,亚太地区平均年增长率可达29.8%。IDC去年的一篇报告称,备份恢复服务市场到2006年将从2001年的30亿美元增长到42亿美元,每年的增长率为6.9%。按国内4000多万台台式机每年1%出现数据丢失,每台修复费用千元计算,也有几亿元的市场规模。调查表明,在欧洲7个国家对254位企业主管的调查显示,40%的业务经理人和44%的IT经理人认为他们的数据容易受到攻击。

目前,我国数据修复需求正在逐年上升,但真正形成规模,还需要提高公众的数据保护和修复意识。而国内许多人和企业根本没有这种意识,数据发生破坏,对生产、科研、国防安全都会带来极大影响。另外,业内在技术开发与服务方面也存在问题。尽管目前几种国产杀毒软件在提供数据修复,但功能有限。更为严重的是,目前数据修复市场根本没有行业标准,制定标准尚需时日。但要制定数据修复的行业标准,一方面要靠行业自身的努力,另一方面,国家对新生的数据修复行业应加以积极引导。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