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学术期刊的转载排名分类较多,最主要的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图书馆期刊信息服务部和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前者每年都搜集资料,对全国的报刊在包括《新华文摘》、《中国社会科学文摘》、《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系列在内的100多种文摘报刊中的转载数量进行分类排名和总排名。对《新华文
转载排名没有确认和鼓励精品意识发文篇数多的报刊,因为转载多、索引多而往往排名在前。而许多发文篇数少、精品意识较强的刊物反而落后。如代表中国最高学术水平的《中国社会科学》,在2002年年度综合性期刊排名中居第8位,分类排名中仅在哲学宗教类中居第19位,其他8类榜上无名;2003年年度排名中在第13位,分类排名中仅在社会科学总论类中居第6位,其他8类榜上无名。《中国社会科学》2002年落后于《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学术月刊》,2003年度仍然在《学术研究》、《江海学刊》、《河北学刊》、《学术月刊》之后,但是谁能否认它在社会科学期刊和社会科学研究界的权威性和影响力呢?原因何在,《中国社会科学》发文篇数太少,2002年全年6期共发文(含综述)104篇,2003年97篇。《学术研究》2002年12期发文300多篇;《学术月刊》2002年12期发文160多篇,2003年发文188篇;《江海学刊》2003年6期发文180多篇;《河北学刊》2003年6期发文280多篇。从转载数量来看《中国社会科学》居后,但是转载率绝对是排首位。
转载排名不利于优良学风的养成一般来讲,选题宏观的论文,与现实性结合紧密、关注当下热点问题的论文,具有方法论意义和揭示规律的论文,学术信息量大、综述性的论文,尽管挖掘较浅,哪怕稍后即如过眼云烟,也易于被转摘。而涉及面较窄、问题较小的论文,扎扎实实的考证类论文,尽管开掘很有深度,成一家之言而能在学术史上留下一笔,也一般不易被转摘。并且,选题大的论文由于版面的限制(期刊一般要求来稿在一万字或者八千字以内),往往易流于空泛,却因为易于转摘而被争相刊用;短小精悍、言之有物、言之有据的小文章因少转载却要“周游列国”(刊物之间),影响了优良学风的形成。另外,排名仅看被转载论文(一般较优秀),与低水平文章没有关系。所以有些刊物在低水平文章越来越多的情况下,排名却是不降反升。但是一篇低水平文章对学术制度、学风和学科的建设方面的破坏远比一篇优秀文章影响更加恶劣,在此却无法体现。那么,有关单位公布排名的意义何在?这应该是排名的合理性最受置疑的地方。
所以,我认为:第一、转载排名应该改革。应该在全文数量相同情况下,索引越多的排名越在后。理由很简单,文章数量多,精品意识不强,转载率自然低。或者应该有一个转载率排名,或者将二者统一起来考虑进行年度排名。
第二、加强学术期刊的自身评价。学术期刊本身应该是一个自足体,不必借助灯光的照射可以自我发光。她的美丽是本身的形体美和气质美(论文的水平),不靠外在的漂亮衣服(转载量和转载率),“浓妆淡抹总相宜”(转载的多和少都无损她的美丽)。《中国社会科学》即是如此。因为严格的准入制度,发表的文章不论有无反馈,一般单位都会视同《新华文摘》和《社科文摘》的全文转载同等奖励甚至更高;作者亦视为终身荣誉;编者有着强烈的学术自信眼光,能超脱、置身于转载之外。这才是真正办刊物的风范。过分注重论文影响,反而是缺乏学术眼光的表现。针对当下许多期刊把主要精力从组稿到反馈都放在提高期刊的转载和影响上,强调期刊的自身评价更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