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外联内强建设发展分析化学学科

2004-06-03 来源:光明日报  我有话说

中南民族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创立于1981年,该学科始终以人才培养为中心,诚纳贤才,淬炼学科队伍,拓展学科方向,外联内强,造就了一支结构合理、学术水平高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富集与分离科学”、“生物分析化学”和“材料分析”三个研究方向,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成长为省部级重点学科和学校特色

学科。

中南民族大学分析化学学科建设以外联内强为举措。一方面,该学科瞄准学科发展前沿,以加强合作交流为构筑高水平学科发展平台的阶梯。近年来,该学科先后与中国科学院、湖北省化学研究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实现了共建;从中国科学院北京化学研究所、马来西亚理科大学聘请了多位专家来校长期参与学术研究工作,为该学科的发展和新的研究方向的凝练起到了指导作用;邀请了日本东京理工大学国际知名专家、南非皇家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等20余名国际、国内著名专家来校讲学;与日本、韩国等多个国家建立互派研究人员的合作关系,先后派出10余名研究人员出国研修、访问。在合作与交流中,提升了该学科的研究能力,也提高了该学科的学术知名度。

另一方面,该学科广纳贤才,苦练内功,始终把凝练队伍作为构筑高水平学科发展平台的根本。近年来,该学科先后引进博士、博士后9人,另有9名中青年教师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目前,该学科形成了一支拥有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5名,结构合理,团结协作,开拓创新,具有较强竞争能力的教学科研团队。他们从传统领域的新概念、新技术研究入手,创新性地拓展了三个稳定的科研方向。在“富集与分离”研究方面,李步海教授创立了“非有机溶剂液―固萃取体系”。该研究成果获得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三项国家民委重点科学基金资助,原始论文被国内外广泛引用。在“生物分析”研究方面,罗登柏教授、刘学群教授的“活性物的电化分析”、“生命科学中的分离与纯化方法”、“酶法分析”成为学校该项研究的优势和特色。在“材料化学分析”研究方面,留美博士李金林教授提出了产物滞留理论,并根据这一理论又提出了“费-托合成产物分布的氢-氘转换”新的研究方法,此研究方法在国际同行中产生了较大影响。

同时,该学科根据学科发展目标,十分重视实验室建设,以实验室建设作为构筑高水平学科发展平台的基础。中南民族大学分析化学综合实验室是国家民委重点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2000多万元。他们在实验室的管理上,打破传统的“一人一机,各自为阵”的松散管理模式,对所有仪器设备的“运行控制系统”进行改进,采用“一人一卡,一卡一机”的运行模式,有效地减少了仪器资源的闲置浪费,真正做到了开放使用,提高了仪器设备的使用效率,为师生创造了良好的学习、工作和科研条件。

近五年来,中南民族大学分析化学学科教学科研人员共发表学术论文310篇,被SCI、EI、ISTP收录41篇,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近2000万元。仅2003年,该学科科研人员就发表论文51篇,其中SCI7篇,影响因子5.0以上一篇,被CA收录30余篇;申请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7项,教育部优秀教师资助项目1项,获得国家专利两项,获得各级科研项目资助经费300多万元。2002―2003年,该学科所培养的研究生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的占50%以上,发表的论文中,被SCI收录的占20%以上;所培养的本科生中,毕业当年考取硕士研究生的比例达37%以上。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