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北京6月9日电 6月10日出版的《自然》杂志将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和周忠和两位研究员在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中发现世界上首枚翼龙胚胎化石的情况。这一发现,证明了翼
翼龙是恐龙的近亲,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是第一个飞向蓝天的爬行动物,因此也被称为“会飞的恐龙”。翼龙起源于约2.15亿年前的晚三叠世,绝灭于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末期。这次发现的翼龙胚胎化石发现于辽宁省锦州市义县地区,化石保存在一灰黑色页岩中,距今约1.21亿年。
汪筱林说 “胚胎化石骨架保存非常精美完整,一个几乎完整关联的翼龙胚胎化石骨架全部保存在椭圆型蛋中,蛋的最大长度53毫米,最大宽度41毫米。蛋的边界光滑清晰,蛋内呈褐色,颜色较深,与周围灰黄色的围岩存在明显的区别。”他说,该翼龙胚胎化石骨架的身体部分背压,而头部腹压。由于后期挤压,部分骨骼略有错动位移。胚胎化石的脊柱大致沿着蛋的长轴方向伸展,头部从一侧向后弯曲,与脊柱组成倒“U”型,这种保存状态可能反映了翼龙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原始状态。脊柱两侧不对称,前肢紧紧折叠在一起。
据了解,这些年来,尽管数以千计的恐龙蛋化石在全球许多地方都有发现,恐龙的胚胎化石在亚洲 中国、蒙古 ,欧洲 西班牙 和南美 阿根廷 等大陆也已经有发现。但是迄今为止,翼龙蛋化石却一直也没有确切的报道,更不用说胚胎化石了。在1860年和1871年,曾经有报道在英格兰的中侏罗世地层中发现了可能属于翼龙的蛋化石,但是后来都被否定。1989年,也曾报道在美国德州晚白垩世的沉积中发现可能是翼龙蛋壳的碎片,因为在发现蛋壳的地点曾经发现过大型翼龙――披羽蛇翼龙化石,但是没有确凿的证据证实这些蛋壳碎片就是翼龙蛋化石。
周忠和说,此次在辽西发现的胚胎化石毫无疑问是属于翼龙的。因为保存的骨架显示具有相当加长的第4指和具有发达的三角脊的肱骨。加长的翼掌骨进一步显示胚胎属于翼手龙类。另外,还有其他一些结构也显示了胚胎具有翼龙的特征。
周忠和说,这次发现的翼龙胚胎骨架化石可能代表了翼龙在其胚胎发育过程中的最后阶段,保存有完整的骨架和翼膜,同时具有出生后幼年阶段的许多特征,这些特征预示着这一翼龙胚胎可能即将破壳而出,走进早白垩世的地球,翱翔于蓝天
图为翼龙胚胎复原图,中国恐龙网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