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访:拉近了学校与家庭的距离
“今天老师到我家,面带笑容向我问好,听我弹琴,看我玩茶道,还教我学习方法,我心里觉得很轻松,原来家访不但不可怕,还很快乐……”南宁市十四中一位学生在日记中这样描述老师家访的情景。
以往是学生出了问题,班主任才登门家访,家访成了“告
校园绿色网络:还孩子一片成长的净土
有些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却痴迷网吧不能自拔。为了把这些迷失的心灵找回来,南宁市开展“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创建活动,购置了5000多台计算机,在各中小学装备了90多间网络教室,每天的第七、八节课及双休日、寒暑假对学生免费开放。各学校在每个网络教室配备了计算机教师,为学生上网提供技术指导,让学生学会利用网络学习。
“校园绿色网络活动室”把孩子吸引回学校,各学校也积极营造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氛围:对每一块绿地、每一个景点和每一块标牌都作了精心策划;各种文化长廊和宣传板报常看常新,取得突出成绩的学生巨幅照片随处可见;周末优秀电影电视片欣赏让学生交口称赞;各种兴趣小组和团队组织,为学生展现个性特长创造了机会……
爱心帮扶:德育不靠说教靠情感
每逢周末,南宁市二十九中的崔晨同学起得特别早,带上准备好的慰问品和学习用品,去看望他长期资助的贫困学生潘欢飘。有时,崔晨还带上父母亲一起去。
在南宁市各中小学,很多学生都像崔晨一样有爱心帮扶对象。在开展“爱心”教育的同时,每个老师也都有几个帮扶对象。当学生家庭有困难时,老师除了自己掏钱相助外,还动员其他学生为他们捐款。
通过开展“爱心帮扶”活动,创新了德育工作模式,使德育由“说教型”向“情感型”转变,达到了“以情感人”的效果,更具感召力。一位毕业生在给老师的信上写道:“老师,在您的爱心感召下,我们学会了在平时的每一件小事注入自己的感情,逐渐解读人生的善良与美丽,您教给我们比知识更重要的学习方法和做人准则……”
体验教育:实践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如果你是一位残疾人,你的生活将会怎样?老师让学生们堵上耳朵,蒙上双眼行走,或吊起胳膊学习、写字,体验残疾人的不便……
这是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开展的“体验无助”系列活动的一个剪影,活动给学生以极大心灵震撼。一位学生在课堂上说:残疾人太不幸了,我一定尽自己的能力去帮助他们。
从体验教育入手,帮助学生完成从知到信、从信到行的转化,是道德情感教育最有效的途径,产生了良好的效果。李佳颖同学在父母的帮助下,几年时间里捐了1万多元给贫困山区儿童;邹万紫同学将存了几年的2万多元压岁钱用于资助贫苦女童复学;苏嘉瑜同学几年来捐了2万多元扶残助残……
党建带团建: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
麦贤敏同学在南宁二中成为预备党员。考上清华大学后,她学习勤奋,工作积极,热心为同学服务,老师和同学称赞她不仅成绩优秀,而且思想好、素质高。
麦贤敏是学校培养的12名预备党员中的一员。
为了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南宁二中较早地开展了“党建带团建”工作,学校在每一年级里开展“业余党校”活动。高一是较大面积的党课学习,高二是党章学习提高班,高三进入重点培养和发展阶段。到今年,学校共举办了12期学生业余党校,1000多名优秀共青团员参加学习,培养入党积极分子200多名,有12名成了中共预备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