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搭建科研成果产销一体化平台

2004-06-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通讯员 凌晓明 彭述娟 本报记者 张国圣 我有话说

部市共建推进了学科建设和教师队伍建设,进一步完善了基础设施。重庆大学由此步入科学研究和科技开发的快车道。

大投入创大成果

2001年,重庆大学科研总经费为0.84亿元,到2003年上升为2.07亿元,年增长5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也由600万元上升到1260万元。在部市共建资金

和政策的支持下,全校科研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强劲势头。

2002年和2003年,全校科研人员两年间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1300余项,其中国家“973”项目1项、“863”项目13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1项。两年间,全校共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提名国家科学技术奖13项,其中自然科学一等奖5项、二等奖8项。2002年在全国高校获奖综合排名中居第7位。

以归国博士夏玉先教授为首的科研团队研究的高效真菌生物农药作为重大科研项目列入国家“863”计划和国家“973”计划预研项目并得到资助,2003年获得国家发改委高新技术产业化项目立项,投资8000万元实施产业化工程,现已建厂进入产业化实施阶段;由该校承担的三峡建设委员会重点项目“库区重点城镇固体废弃物综合治理信息系统”为国家环保总局下发的“三峡库区固体废弃物清库规范”提供了制定依据;该校的工业CT科研成果的最新应用,为我国近年来军工与航天火箭包括“神舟”5号的成功发射,在可靠性无损检测方面做出了新的贡献;由该校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长安汽车集团联合承担的国家“863”项目“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整车匹配/ISG型混合动力长安轿车传动系统及试验测试系统研究”中的相关技术已得到推广和生产应用;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近两年在三峡水环境安全、小城镇建设等领域获取国家项目研究经费达3500万元,其中仅荷兰政府赠款项目“中国西部小城镇基础建设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一个项目的科研经费就约1800万元 181万欧元 ,这些项目为该校的环境科学学科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部、市共建期间,“机械传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光电技术及系统”、“高电压与电工新技术”等科技部、教育部重点试验室分别通过评估。“技术经济与企业管理研究中心”、“人口、资源及环境管理研究中心”,也获准成为重庆市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大转化求大效益

紧密结合区域经济发展做研究,加速了重庆大学科研成果转化的进程。

由孙才新院士主研的重大科研项目“变电站电气设备绝缘多参数多功能综合在线监测及故障诊断技术”,在2002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提高了以三峡电厂和葛洲坝电厂为中心的全国大电网输变电的可靠性,被迅速地推广到全国100多个大中型变电站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机械学院承担的国家“863”项目“CIMS”技术及“混合动力传动系统”等成果,很快成功地应用于重庆长安汽车公司的产品开发,增强了企业的整体竞争力。由国家“863”专家,该校刘飞教授主持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网络化制造平台”,其相关技术和成果已成功应用于重庆华陶瓷业有限公司、贵州长征电子厂等企业,大大提高了企业的研发和管理水平;国家支持项目“杂交狼尾草和坚尼草新品种培育与引种应用研究”,为完成重庆市肩负着国务院要求的25度以上坡耕地全部退耕还林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为生态环境保护和服务“开发性移民”做出重大贡献等等。

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也使得一些科研成果能够边研究边应用,边应用边完善。科研成果的产生和完善过程,由此成为一个不断服务于社会,并持续产生经济社会效益的过程。重庆大学组织各个学院,以专业优势为科研突破点,进行科研项目的集体攻关,27个学院中就有10多个学院投入到与三峡及库区相关的科研中。目前承担的50多项重庆市环境保护及生态环境建设方面的研究项目,如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重点项目“水环境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等,都已开始在三峡库区发挥重要作用。

大联合建大平台

在部、市共建实施过程中,重庆大学和重庆市政府按照“依托高校,政府引导,以人为本,市场运作”的原则,联合共建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在重庆市和沙坪坝区两级政府支持下,科技园已建成中试孵化、科技贸易、科技创新、人才家园、生物制药、创新创业等6大园区,以及相对独立的工商、税务、财政支持系统和明确的政策法规为依据的科研开发基地。目前科技园已吸引了20余位具有留学博士学位的归国人员入园创业,入园孵化企业达167家,涉及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环保节能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新材料等高科技领域。其中,主要由重庆大学教师和科研人员创办的占50%。

重庆市依托重庆大学成立了重庆市环保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光电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市制造业信息化生产力促进中心、重庆市技术创新服务中心、重庆市企业信息化技术支持中心等多个市级研发中心,覆盖了除生物技术以外的重庆市所有先导产业,为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仅2002年,重庆大学与重庆市合作承担的4项重大科研课题,总经费就达到2000万元。

在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中孵化的企业中,已有24家获重庆市高新技术企业称号,32种产品获高新技术产品认定,累计已获国家“973”、“86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攻关项目10余个,实现销售收入3.53亿元,成为创业企业孵化、高新技术开化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重要基地。

为了搭建学科间交叉融合的平台,重庆大学正考虑在“研究生教育创新实践基地”现有8个开放实验室的基础上,将其和重庆大学国家大学科技园联结起来,与董事单位共同联合建立创新实验室,扩大实验室数量,时机成熟时向全国的研究生开放。通过大联合,使整个重庆大学作为一个整体,真正成为高新技术成果的摇篮和推动成果产业化的发动机。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