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生命如歌曲曲新

2004-06-1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特约记者张彦中 通讯员王东辉 谢大伟 我有话说

他当学生时,努力当个好学生;当连长时,努力当个好连长;当参谋和技术员时,又通过自己出色的工作被评为业务标兵。2003年8月17日,当一场生死考验猝然降临时,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史志军,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牺牲――为救一名溺水少年,他永远地留在渤海湾,留在了河北省乐亭县家乡人民的心中。

2004

年4月,总参谋部给史志军烈士追记一等功。

是金子,放哪儿都发光

1991年9月,史志军以优异成绩考入张家口通信学院,穿上了绿军装。训练3个月,史志军成为学员队里军事、体能素质的佼佼者,很快被任命为班长,成为学院有名的尖子生。

在部队,史志军工作6年,换了6个岗位,在每个岗位上他都干出了成绩。当排长,所在排2次荣立集体三等功;当连长,把一个后进连队带入先进行列;当参谋和技术员,他又被评为业务标兵。

2003年8月17日,正在唐山京唐港浅水湾浴场游泳的史志军发现2米开外一个少年被大浪迎面掀翻,海水一下子没过少年头顶。不好,快救人 说时迟,那时快,史志军猛扑过去,一手死死抓住少年的右手,一手托住少年的后背,奋力将他向岸边推去。少年得救了,而史志军被旋涡卷入深深的海沟,献出了他年仅31岁的宝贵生命。

他注定会成为英雄

史志军壮烈牺牲后,亲人、师长、同学、战友们都在默默地追思他的往事。熟悉史志军的人们无不动容 “史志军注定会成为一个英雄――无论是平凡的,还是伟大的。”

1984年的一个大雪天,还在上小学的史志军放学后迟迟没有回家。正当家人焦急万分的时候,浑身是雪、脸冻得发紫的史志军踉踉跄跄地回来了。原来,他在放学路上碰到一个拉着满满一车柴禾的老大爷。见雪天路滑,老人拉车很吃力,史志军就顶着铺天盖地的大雪,步行十几里路,帮老人把一车柴禾推回了家。

2002年1月的一个深夜,睡在史志军上铺的研究生李波因发烧突然呕吐起来。史志军二话没说,帮李波穿上衣服,背起体重140多斤的李波直奔南京军区总医院。一夜挂号、看病、拿药、输液……史志军忙个不停。

在张家口通信学院,学生的被褥脏了,都是在外边拆洗;史志军却总是自己洗,还帮同学洗,说“这样能省点钱”。在校期间每月津贴只有30元,为地震灾区捐款,史志军捐50元,还加上一件崭新的羊皮大衣。史志军牺牲后,同学们在整理他的遗物时,发现了三张泛黄的寄往湖北、内蒙古、黑龙江等洪涝灾区的汇款单,可他自己穿的背心都是破破烂烂的。

要做,就做最好

1999年9月,史志军被调任团通信参谋。他自掏腰包,买了一大堆有关电脑、网络的书籍、光盘,利用业余时间给自己充电。他一边自学,一边结合训练实际,超前谋划全团信息化建设的方案。很快,史志军就成为全团范围内首屈一指的电脑高手。他大胆探索创新,率先在训练中采用网络自动化、网上标图、构建小型局域网、网上推演等高新技术,并在全师第一个开通了视频会议系统,为团指挥通信手段的提高和战斗力的增强作出突出贡献。他还主动请缨负责团队的三期网建设,建成全师范围内速度最快、试用效果最好、经费投入最少的三期网站。他还出于网络安全性的考虑,额外地自行设计应用网关,设置防火墙,使网站的安全系数大大高于原先的设计指标,得到师团首长的高度评价。

“要做,就做最好”,史志军常常这样自勉。2001年9月,在部队领导支持下,史志军进入解放军理工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研究生队深造,如饥似渴学习高科技知识。“非典”期间,学员队禁止外出,许多人闷在宿舍里烦躁不安,史志军却利用这段时间,看书上网,系统学习高级编程语言。要在新军事变革中当先锋,一定要打退英语这只“拦路虎”。史志军口袋里揣上一个小本子,从基础开始,记录英语学习中的点点滴滴。为练习听力,史志军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听磁带、听广播,用坏了3台复读机。

1999年的冬天,史志军受命参加集团军通信参谋大比武。在第一轮的《程序设计》笔试中,他以99分的高分名列第一。在上机实战标图这一比赛时,限定作业时间是40分钟,史志军这一组只用了30分钟就非常顺利地完成了标图作业。正当他们准备按键交卷时,出现了意外――死机 最后只好交上一份白卷。很多战友听说这件事,都安慰史志军说 “没关系,下次再争取。”可史志军对自己则不依不饶 “战场没有下一次。”打那以后,史志军暗自为自己“充电”。他牺牲后,战友们在他的个人电脑里发现他完成了大量的程序设计练习。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