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3月,是成都市的文明市民、公民道德建设“宣传教育月”。每年的宣传教育月都是百万市民参与的丰富多采的道德、文明实践活动。通过“公民道德常识问答”、“我心中的文明市民”等研讨会、知识竞赛、专家讲座,把“怎样才算一个文明市民”的问题交给每一个市民,请他们以实际行动做出回答。
诚信,是一个
在企业诚信的带动下,全市掀起“建设诚信成都――诚信从我做起”的热潮,形成全方位发动、全社会参与、全过程联动的生动局面。市民们又自觉地把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社区、“四进社区”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注入思想道德和文明市民素质的内涵。无论是市中心还是郊外乡镇,成都市的每一个社区都建有标准的社区工作室、青少年活动中心、老年活动室、体育运动室、图书室、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社区家庭教育示范点、警务室等硬件设施;在市民活动集中的地方,还充分利用成都悠久的历史文化,大力打造“文化成都”品牌,在加强道德建设中推进文化事业,在繁荣文化时提高市民素质。市政和文化部门独具匠心,利用城市立交桥下的空间,或开辟老成都民俗公园,运用浮雕、雕塑等形式再现老成都民俗风情,或喷绘“川剧脸谱长廊”,展示川剧艺术的巨大魅力。
历史与现代交相辉映,怡情与修身和谐统一。全市每个角落都营造出青少年和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文明市民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从而使成都的城市“形态”,文化“神态”,市民“心态”内外和谐;经济实力、城市活力、文明魅力刚柔相济。2001年2月,成都市辖邛崃市固驿镇居民开展扶贫助学活动的事迹被媒体报道后,“帮寒门学子入学、助贫困家庭脱贫”的活动迅速在全市展开,仅一年,全市社会集资、市民捐助、企业资助低保家庭大中专学生5872人,发放帮困助学金690多万元。接着,成都市提出,“绝不让一个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而失学 ”近3年,全市财政总共拿出4000多万元减免贫困家庭学生的学费和书本费,投资10亿元对农村中小学进行标准化建设,最近又在全国率先实行民工子女同城里孩子一样就近入学,不收取借读费,从而全面解决了全市未成年人受教育的硬环境。去年,成都市在全市中小学生中开展评选“百佳小公民”活动,在全国率先制定实施《中小学生礼仪常规》和《中小学思想道德教育实施意见》,教育未成年人从小就懂得如何做一个合格的公民,争当优秀公民。“做诚信公民、做文明市民”在成都市成为了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