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沈阳:爱心教育托起农民工子女未来

2004-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辽宁日报记者 朱勤 本报记者 苗家生 我有话说
沈阳市第一所农民工子女指定学校日前在该市和平区砂山四校诞生。引人注目的是,这所学校对农民工子女入学给予特殊关照 农民工子女上学与当地城市学生一视同仁,办理学籍,免收借读费。一时间,来沈阳务工人员奔走相告,给学校打电话咨询者络绎不绝。

不久前记者在这所整洁的小学校园中看到,200多名农民工子女与城里

的孩子一样,高高兴兴地坐在宽敞明亮的教室里,朗朗的读书声飞出窗外。据校长马淑惠介绍,学校秉承“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关注热爱每一个孩子,为学生终生发展奠基”的办学理念,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问题,启动全方位的教育手段,保障农民工子女在良好的教育环境中,接受优质养成教育,茁壮成长。

砂山四校位于沈阳市区南端的城乡接合部,目前,该校农民工子女达到215名,占在校生总数的51%。来该校就读的农民工子女来自全国各地,家长职业各式各样,在低年级学生中,80%是农民工子女。由于他们缺少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学习成绩均处于中下游,且缺乏良好的文明和卫生习惯。学校领导班子感到,如果不对这部分农民工子女实施卓有成效的人生养成教育,这些未成年人在走入社会之时,还会碰到很多“麻烦”,尤其是在树立人的思想行为品格方面,会有更大的缺陷。由此,针对农民工子女教育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学校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

改善农民工子女家庭教育的薄弱状况,首先从提高家长素质入手。学校开办了家长学校,以学年组为单位举行家长会,制定《家长学校制度》、《合格家长标准》,建立“学校与家长对话制度”和“学校联系卡”,不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对话会”,评选“教子有方合格家长”等,使家长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

针对农民工子女内向、自卑、孤僻的特点,老师们给予他们更多的理解、尊重。学校为215名农民工子女全部建立了成长档案,档案里清楚地记录着每一位农民工子女的成长经历,一页页档案清秀的字里行间,无不倾注着老师们对这些农民工子女慈母般的情怀。

该校设立了“知心姐姐信箱”,专门请心理教师解答学生碰到的学习、交往、性格、生理等方面出现的疑难问题,培养他们良好的人格和思想品质。学校还出台一系列文明规章,让学生从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通过“疏、学、导、练、管”等方法,把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贯穿于日常生活之中,寓于各项活动和家庭、社会教育之中,渗透于各科教学之中,把养成教育融进训练之中,本着“近一点、小一点、实一点”的原则,培养学生遵纪守法,注意养成教育从小事、从身边做起,提高教育成效。由于该校农民工子女插班生较多,成绩参差不齐。尤其是英语课,一些农村孩子听不懂。学校采取分层教学的办法,将不同水平的学生组合在一起,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一位外地来沈阳打工的农民工激动地说 “砂山四校用爱心托起了农民工子女的未来 ”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