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世界格局中的中国经济

2004-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本报记者 余晓葵 我有话说

一些国家只注意到中国出口的增长,而忽略了中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中国不存在“经济过热”问题,人民币当前不应升值;只要正确应对可能出现的障碍,中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完全可以实现……在日前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世界发展研究所举办的“2004中国经济与安全论坛”上,欧元之父蒙代尔、发展经济学家埃克斯等与会的

知名国际学者纵论中国经济的现状与前景,并重点解读了当前为世界关注的诸多中国经济热点问题。

随着中国经济与对外贸易的迅速增长,近年来,中国与欧盟、美国贸易磨擦频发,“中国经济威胁论”一度甚嚣尘上。意大利罗马大学教授法尼认为,诚然,中国的出口增长占世界出口增长的份额最多,但人们忽略了另一个重要事实 2003年,中国成为世界第三大进口国。虽然中国的进口额只占世界总额的3.4%,但2000到2003年间,中国的进口增长占世界进口总增长的26.4%,同期日本的贡献几乎为零,美国的贡献也只有6.5%。可以说,2000年后,中国已经成为世界出口增长的主要“发动机”,对世界经济、尤其是亚洲地区的贡献有目共睹。

法尼说,中国在世界贸易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引起一些进口国的关注。实际上,如此恐慌大可不必。中国的外贸顺差占其进出口总额的比重只有不到3%,而日本是10%。中国经常项目的顺差不到GDP的2%。中国的进口增长远远高于日本上世纪60年代经济腾飞时期的进口增长,与当年的日本相比,中国支持世界自由贸易,其出口增长与强劲的进口增长相伴。没有理由担心中国贸易地位的上升。

针对当前学术界关于中国经济是否过热的争论,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蒙代尔指出,经济过热的概念还相当模糊,现在没有非常确切的理论来加以解释。美国相关的模型是,如果生产力达到顶峰,实现充分就业,这时工资就会上涨,如果政府不阻止这种现象,经济就会受到损害。中国的情况明显不同。中国的供应还是增长型的,而且中国没有达到充分就业,不存在劳动力不足的问题。原材料价格上涨是一个普遍现象,并不能因为原材料价格上涨就说中国经济“过热”。事实上,一些金属价格已经回落。

蒙代尔说,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价格水平一直都是轻微的紧缩,可从今年开始有了通货膨胀的迹象,这就使很多人做出经济过热的判断。中国出现价格上涨的现象,原因在于人民币汇率是盯住美元的,必然会受到美元与美国经济走势的影响。

在谈到人民币汇率问题时,蒙代尔强调,浮动的汇率机制对中国来说是不好的,它不利于货币的稳定。中国的汇率体系经受了亚洲金融危机的考验,与七大工业国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相比,这一体系也体现了更好的稳定价格作用。从政策选择角度来看,中国政府不会牺牲政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当前人民币如果升值,肯定减少外资流入,延缓经济增长,延迟人民币的可兑换,加重银行体系的风险,减少中国的出口,还会影响到东南亚国家的经济稳定。虽然美日等国有不少人要求人民币升值,但实际上,人民币升值对美国削减赤字、增加就业影响不大,对日本解决滞胀问题毫无帮助,反倒可能引发又一次亚洲金融危机,并导致世界经济的倒退。
(本报北京6月15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