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流水逝去,石头留住”

2004-06-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车玉明 周荣子 我有话说

6月13日傍晚,国家主席胡锦涛在同罗马尼亚总统伊利埃斯库会谈并参加了两国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后,来到总统府的蓝厅,亲切会见了10位罗马尼亚友好人士。

会见厅里充满欢声笑语,气氛热烈友好。罗中友好议员小组主席珀乌内斯库,罗中友协主席杜米特雷斯库,前驻华大使罗明、康斯坦丁内斯库、敦卡,现任驻华大使伊斯蒂

齐瓦亚,政府特派部长蓬塔等参加了会见。他们中有老年人,有中年人,也有青年人;有的50多年前就去过中国,有的今年刚刚访问中国。尽管他们对中国的了解深浅不同,但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都致力于推动罗中友好关系的发展。

胡锦涛与他们一一握手,亲切交谈。走近历任的老大使们,胡锦涛关切地询问他们的身体、工作和生活情况。老大使们表示,他们很高兴能够见到胡锦涛主席,也非常愿意继续为中罗友谊作出贡献。杜米特雷斯库年近8旬,曾出任驻华大使,先后6次访问中国。这是他今年第二次与胡锦涛会面。今年5月份,杜米特雷斯库率领罗中友协参加了中国对外友协成立50周年庆祝活动,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他拉着胡锦涛主席的手说 “罗中友好是一个崇高的理想,我们都愿意为罗中友谊代代相传作出自己的贡献。”

中罗友好深入人心,友谊的接力棒在代代相传。在两个月内与胡锦涛第二次相会的,还有一位年轻的政府内阁成员,他就是蓬塔。今年5月,他率领由55名罗马尼亚青年组成的代表团访华,荣幸地受到胡锦涛主席的接见。蓬塔说,他将尽最大努力把罗中友好合作伙伴关系从老一代手中接过来,不能让两国传统友好关系出现断层。

在今天的活动中,有一个场面特别令人难忘。塔尼亚・扬库是布加勒斯特一名普通的建筑师,53岁的她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会在这里受到中国国家主席的接见。这一切都是因为她有一个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有着特殊位置的父亲。1939年,她的父亲达维德・扬库医生为了支持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与另外一名罗马尼亚医生柯烈然等参加了援华医疗队,来到硝烟弥漫的中国。在华期间,他救治了大量伤病员,并积极培训中国医护人员。1946年,他返回罗马尼亚,1990年逝世。

当胡锦涛看到塔尼亚・扬库时,疾步走上前,与她亲切握手。胡锦涛满怀深情地对她说 “你父亲是中国人民尊敬的老朋友,他在中国人民进行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不远万里,前往中国,把宝贵的青春奉献给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中国人民将永远怀念他,永远铭记他的名字与事迹。”

“谢谢。”塔尼亚十分激动,声音显得有些颤抖。

这时,胡锦涛取出一个鲜红绸面的夹子,里面夹着一本1979年8月号罗马尼亚文版的《人民画报》。其中《老战友重访中国》一文详细记录了达维德・扬库和另外两位罗马尼亚医生在中国进行医疗救护和培训医护人员的事迹。胡锦涛出国访问前,亲自派工作人员查找这期杂志,最后在一位老编辑家里找到了这期杂志。

胡锦涛翻开杂志,给塔尼亚看杂志上发表的她父亲1979年4月访华时的照片。胡锦涛说 “这期杂志是我们专门找出来的。我把这个珍贵的纪念品赠送给你,它象征着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永存。”

“你去过中国吗 ”胡锦涛接着问塔尼亚。“没有。”“那我邀请你在方便的时候访问中国。”塔尼亚的眼中闪现出惊喜的光芒,“我还有兄弟姐妹……”“如果可能的话,欢迎他们一起去。你们在中国会得到亲人般的接待。”塔尼亚哽咽着说 “谢谢,谢谢……”

“胡主席邀请我访华,我感到非常高兴。我从来没有想过中国国家主席会邀请我去访问。”塔尼亚在会见结束后对记者说。“我们兄妹几个都特别想看一看父亲曾经战斗和生活过的地方。”她表示要像父辈那样为发展罗中传统友谊作出自己的努力。

中国和罗马尼亚虽然远隔千山万水,但深厚的友谊始终把两国人民紧紧连在一起。这同两国广大友好人士的贡献是分不开的。会见结束前,胡锦涛情深意长地对大家说 “你们都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我记得罗马尼亚有一句谚语 ‘流水逝去,石头留住。’这就是说,不管时间如何推移,中罗两国人民的友谊必将万古常青。”
(新华社布加勒斯特6月14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