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历史,我们永远铭记

2004-06-18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新华社记者 翟伟 邱红杰 我有话说

穿越历史的云烟,西柏坡,一个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壮丽诗篇的名字,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

今天,人们怀着崇敬的心情走入国家博物馆,参观《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西柏坡精神巡回展览》,重温伟人的业绩,倾听历史的回声。

一幅幅珍贵图片,一件件革命文物向人们昭示

在“两个务必”的鞭策下,中国共产党始终保持着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发扬“两个务必”作风,已成为我们党推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强大精神力量。

鲜红的党旗,斑驳的木椅,毛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微笑着注视着远方……按接近实际比例复制的七届二中全会会场旧址,生动地再现了当年那血与火的岁月。

就是在这次会议上,毛泽东谆谆告诫即将执政的中国共产党 夺取全国胜利,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这些珍贵的文物、感人的故事,昭示着共产党人对理想的不懈追求、对人民的无限深情、对事业的执著忠诚。”站在会场前方摆放的大屏幕前,观看着新中国的创建者们迈步“赶考”的珍贵镜头,13岁入伍随党一路征战的许永昌老人感慨万千。老人激动地说,当中国革命的胜利曙光在东方地平线显露的时候,毛泽东同志在七届二中全会上高瞻远瞩地提出“两个务必”的著名论述,这是我们党世代相传的宝贵精神财富。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精神。在西柏坡,我们党不仅谱写了中国革命历史上的辉煌篇章,而且铸就了伟大的西柏坡精神。半个多世纪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始终牢记“两个务必”,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正确道路。

展品中有一封出自农民之手的信非同寻常。从遥远的哈尔滨靠山屯几经周折来到西柏坡,送到了毛泽东的手上。信中写道:毛主席呀,没有您,我们真得饿死啦 这回我们都翻身了……我们都想看看你,离得又这样远,也见不着你,把最近的照片给捎一张来吧……朴实无华的语言反映了翻身农民对党和毛主席的深情。

在那艰难的革命岁月中,我们党始终把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解决群众的困难当作革命能否取得成功的一件大事来对待。1937年担任平山县第一任县长的徐达本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实践生动说明,什么时候我们切实想到了群众,忠实服务于群众,我们的事业就会得到群众的拥护,就会不断走向辉煌。

青青柏坡岭,蓝蓝滹沱河。简朴的农家小院见证了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发扬艰苦奋斗作风,创下丰功伟绩的历史。

“他们是从人民群众中走出的革命领袖,他们身上有着人民之子的赤诚勤廉本色。”今年已92岁高龄的西柏坡第一位共产党员侠同同说,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有了这种精神,我们就能克服一切困难,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1949年3月,在党中央离开西柏坡前往北京时,毛泽东同志意味深长地把此行比作是“进京赶考”,号召共产党人一定要考出好成绩,并坚定地表示 我们决不做李自成,我们会考出好成绩。

无论我们党取得什么样的成就,都必须始终保持冷静、清醒的头脑,努力做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从平山县走上革命道路的李永庆说,以“两个务必”为核心内容的西柏坡精神,是我党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牢记“两个务必”,永葆政治本色,是新时期共产党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要求。

“我们又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改革发展,都更加需要牢记‘两个务必’,要真正做到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征程中交出一份优异的答卷。”中共河北省委副书记赵世居表达了观众的共同心声。(新华社北京6月17日电)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