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优秀党务工作者、东海舰队某支队政委马友的名字,近年从上海吴淞军港传遍万里海疆―――他以秉公用权的模范行动,树立起一名党员领导干部的良好形象。6月8日,海军党委作出决定,在海军广泛开展向马友同志学习活动。
当之无愧的“马列政委”
马友对“三个代表”
1998年,一位地方老板想和部队合建一个加油站。这位老板不仅是马友一位老领导的儿子,还是马友爱人的战友。加油站拟建在市区繁华路段,车流量大,经济效益显而易见。但报告恰恰卡在马友手里,理由很简单:一是上级明令禁止军队参与经商,二是加油站紧挨居民区,安全难保障。尽管老领导三番五次打电话催问,马友就是不松口。
在部队,官兵最关注、最敏感的事,是选人用人。马友岳父曾任东海舰队主要领导,但马友正团职干了5年,副师职干了5年,从不利用岳父的影响为自己升迁铺路。他对“跑官要官”现象深恶痛绝,多次公开表态:“官是干出来的,不是跑出来的。”2003年3月,支队财务科长转业,许多人盯上这个空缺。马友要求政治部门公开条件,优中选优。对送礼的人,马友和班子成员一道,把他从候选名单中剔除。财务科长命令如期公布,大家发现:新任科长是支队有名的秉公办事“铁算盘”。这下,官兵们彻底服了:在马政委那儿,想升迁惟一的途径是实干。
支队装备修理所有个干部叫王登高,人品好,技术精,曾经12次比武夺魁,6次荣立三等功。但由于提干晚,到34岁还是正连职,按规定必须退出现役。马友得知后,立即指示政治部认真考核,并临时提议召开常委会,研究怎样防止流失人才。结果,常委们一致同意破格给王登高提前晋升职务。在马友关心下,支队党委对人才队伍建设进行“顶层设计”,优秀舰长杜跃东等18名干部被选送到院校攻读研究生。
为兵谋利,再难也要办
以权谋私的礼再小也不收,而关系官兵切身利益的事再难也要办。2000年马友新官上任,没烧“三把火”,却先打了一桩陈年官司。原来,早在1983年,支队以土地出资,与某公司合作开办了一家胶鞋厂,后因经营不善倒闭。20年间,部队一直未能收回土地。马友指示有关部门坚决依法维权。对方百般推脱,甚至威胁要组织下岗职工到部队静坐。马友正气凛然:“哪怕搭上这顶乌纱帽,也要把维护官兵合法利益的官司打到底!”对方看硬的不行,又通过各种渠道找马友“通融”,都被他严辞拒绝。最终不仅保全了军用土地,还为部队争取到350多万元合法利益。
上海沿江,寸土寸金。支队一些部门将闲置营房出租给地方企业作仓储,收入大都由各单位自行支配。马友上任后,果断提议将原来分口管理的预算外收入改由支队统收统支,一举撤销20多个“小金库”。他又指示机关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制定“五不借”、“五不批”、“五不报”等制度,保证把钱花在刀刃上。
某支队驻守在有着一百多年历史的吴淞军港,部队基础设施老旧,破旧的营房与大上海的高楼大厦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马友常说,支队建设要办的事很多,经费又很紧张,因此要将一分钱掰成两半花。在官兵眼里,马友虽然“抠”出了名,但在解决基层实际困难上花钱却毫不吝啬。支队先后筹集经费700多万元,修缮了3幢士兵宿舍、2个码头俱乐部,还在军港建起“水兵网吧”。另外,72套军官经济适用房已分配到人,117套士官公寓也已动工兴建。基层官兵掰着手指算了算:马友上任4年多,带领党委“一班人”为基层办了117件实事。百年军港初步建设成为与大上海发展战略环境相协调的园林式军港。
不能下不为例
有年建军节,驻地一单位到部队慰问,给领导每人送了1000元慰问金。马友当时不在场,事后坚决反对拿这个钱。有人说:“钱都发下去了,下不为例吧。”马友不答应:“领导班子集体收红包,既违党纪,又犯国法,不能下不为例!”
这些年,部队陆续上马一些工程,而他从没私下安排过一个工程队。2002年,支队要建干部用房的消息传出后,一名建筑商拐弯抹角找到马友家,递上一个厚厚的信封,请他“关照”。马友当即拉下脸来:“你以为,共产党的干部都是用钱买得通的吗?!”后来通过招投标,支队既好又省地建了干部用房。
过去,某支队有个惯例,新提升领导干部报到时都要用公款请一次客。马友上任后,和两位新提升的领导一起,自掏腰包请了客。他还要求支队领导和机关干部下基层一律吃工作餐。对自己要求严好办,对上级领导抹下面子这么办就不那么容易了。但这些年,上级工作组到支队工作,马友照样安排在干部食堂吃工作餐,不上烟,不摆酒。
马友经常用“蒙鸠筑巢”的故事警醒自己、启迪班子成员。他说:蒙鸠用羽毛编织成鸟巢,结在芦苇花上,大风吹折芦苇,覆巢而无完卵。作为领导干部,如果没有崇高的追求,就容易在各种诱惑面前栽跟头。在马友带动下,官兵们一心一意谋打赢,支队2次被舰队评为抓基层先进师,连续3年被舰队评为军事训练先进单位、先进党委,并出色完成十几次海上重大演习,成为扬威东海的两栖劲旅。
图为马友(左二)在工作中。 本报通讯员钟魁润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