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发展不能“等靠要”
该校党委书记刘庄介绍说,1994年时,学校办学面临两个背景 一是中国人民银行行属院校多,教育经费缺口大,学校的教育投资长期不足,建设发展受到明显的制约;二是广东的高等教育相对滞后,与广东作为全国经济大省、金融大省的地位不相适应。
办学经费不足,学校领导班子坚决摒弃单纯依赖政府投资办学的“等、靠、要”思想,在行属院校中率先提出了“五个一点”筹措办学资金的思路。即 国家拨一点、银行贷一点、办学收一点、产业创一点、社会捐一点,大胆地试行“贷款搞建设,建设促发展,发展增效益,边发展边还贷”的滚动发展理念。
从1992年起通过银行贷款搞建设,到2001年,国家投入学校的建设资金为2800万元,而同期学校自行贷款筹资投入的建设资金2个多亿,学校自筹资金形成的固定资产为国家投入的8倍,兴建了一大批教学、生活设施。学校又率先实行了以租代征解决校园用地问题,缓解了办学资源不足的矛盾。
抓住机遇,与时俱进
学校领导面对教育市场的激烈竞争,审时度势,抓住各种发展机遇,较好地把握了办学主动权,增强了竞争优势。
其一是在办好普通高等教育的同时,把握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的发展机遇。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让广东金融业意识到,必须狠抓员工培训,强化金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高金融业整体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的能力。作为华南地区惟一一所金融高校,该院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举办各种层次的成人教育和干部培训,干部培训最多时一年达到6700多人次。此举既提高了广东金融干部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又为学校带来了每年2000多万元的办学收益。
其二是把握高校扩招的发展机遇。为了适应近几年高校扩招的新形势,学校领导及时调整办学思路,大幅度扩大普通大专招生规模。学校的普通大专在校学生从2000年的2800人增加到2004年的7800人,创下了学校建校50多年来的历史新高。
其三是坚持和促进“产、学、研”相结合,较好地把握了校办产业的发展机遇。多年来,学校领导班子主要通过派人或投资于广东发展银行、广东证券公司、长城保险经纪公司等校办产业,为教学、科研开辟了实践基地,同时也为学校提供了不少的经费支持。
其四是及时把握学校升本的发展机遇。近两年来,学校领导班子提出了申办本科院校的奋斗目标,并在各个方面改善办学条件。近日成功升格为广东金融学院,为学校进一步快速健康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条件。
发展靠的是“金专人精神”
几年来,该校依靠全校教师和干部职工团结拼搏,创造了较好的办学效益。学校领导班子把办学创收的大量资金主要用于校园建设,10年共为国家积累了2个多亿的固定资产。
记者在广东金融学院采访时发现,该校教职员工都有一种引以为自豪的“金专人精神” 团结奋斗,开拓创新,自强自立,爱岗敬业。许多教师开心地说,学校较好地解决了“五子登科”问题。其中“帽子”指职称职务;“票子”指生活福利待遇;“房子”指在市内解决商品房;“车子”指上下班交通;“孩子”指家属和子女的就业和入学。从2001年起,学校以特殊优惠条件,两次面向国内外招聘高层次师资,改善了师资结构,在编教授迅速增加到30多名,博士、博士后增加到近30名,研究生学历以上教师达到专任教师总数的47H,为学校的后续发展创造了条件。